打开台风灾害防御之门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07-08-20
分享到:0

  “帕布”、“蝴蝶”刚刚离去,“圣帕”已登陆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目前,我国已进入台风影响的关键期,今年的台风有什么特点,台风等级如何划分,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台风及其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的防御工作,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对于台风预报服务工作又有些什么样的秘密武器?8月17日,中国气象报与新华网联合采访了中央气象台台长矫梅燕及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副主任钱传海,请他们打开台风灾害防御之门。

  ○今年台风活动相对异常雨带活跃是主因

  矫梅燕:今年前期我国台风活动呈现数量少、强度弱等特点,台风的活动相对异常,主要是由于今年我国大陆上雨带比较活跃。比如淮河流域到西南地区的雨带停在原地,整个副热带高压控制着我国南方地区,加上赤道辐合带非常不活跃,整个雨带比较稳定,副热带高压很难北移,最重要的就是赤道辐合带比较弱,没有台风形成,所以造成我国雨带很稳定,台风影响较小。

  ○双台风导致“帕布”路径强度变化多端

  钱传海:“帕布”是一个异常台风,路径变化异常,强度变化也异常。这主要是由于在整个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北部有一个非常活跃的辐合带,在不大的区域里,有两个台风,第一个就是“帕布”,它是5号生成的,8号的时候,离它不远的地方又生成了一个“蝴蝶”,在不大的范围里有多个热带气旋活动,彼此相互影响、相互牵制,一方面影响它的发展强度,另一方面对它的路径也有影响,这就是双台风的互相抑制作用。

  矫梅燕:洋面上热带系统多了以后,就像“孩子”一样在争营养。从我们的监测和预报经验来看,对于热带气旋的预报,跟我们平常的认识不一样,往往是越弱的台风不大听预报员的话,而强台风反倒听预报员的话。

  ○超强台风成为发展趋势存在争议

  矫梅燕: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台风活动呈现了一些异常特征,这也是国际性热点问题。美国专家对100年来的飓风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在上世纪初,台风生成个数为平均每年6个,到了最近十年,平均每年有15个,生成数量多了。在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登陆的热带气旋,达到台风和超强台风量级的数量也在增加。

  从科学分析来看,全球变暖的显著特征就是海平面温度升高,而台风在温度比较高的海域里生成,它需要海洋提供一些能量。那么温度升高以后,台风从生成到发展阶段,从海洋获得的能量比较多,就比较容易形成强台风,这也是气象部门在监测预警台风方面所面临的新形势。但从科学角度来讲,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超强台风成为发展趋势,我们还需要积累更多的事实。

  ○台风主要带来风、雨及风暴潮影响

  矫梅燕:台风是一个很严重的气象灾害,主要带来风、雨及风暴潮的影响,所以需要公众,特别是经常受台风影响地区的公众,了解和认识热带气旋在不同等级上会造成什么样的灾害和影响,然后采取一些相应的防范措施。

  总体来讲,对于热带气旋,它可能带来的灾害损失,一是大风,一是强降水。这种大风跟它的特殊地理位置相结合,比如沿海,跟天文大潮结合在一起,大风就会产生增幅的作用,产生很高的浪,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另外在一些山区和地质脆弱区,短时强降雨会引发山洪、泥石流,造成巨大的损失。

  对于强台风,由于风速很大,还会产生很大的风压,对建筑物造成一些影响,建筑物的影响反过来又会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间接影响。所以台风造成的危害和灾害,牵动的面是很广的,确实需要人们不断加强对台风的认识。

  ○台风防御面临三个新形势

  矫梅燕:中国气象局从对台风监测预警的服务中明显感觉到,目前的台风监测预报及灾害防御面临新的形势。第一,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强台风有增多的趋势,这种强台风往往造成极端灾害性事件。比如去年的超强台风“桑美”以及“碧利斯”,造成巨大的人员及财产损失。第二,通过我们多年对台风的监测分析也发现,台风登陆影响也产生新的现象,就是登陆地点比较集中,集中登陆在广东到浙江一带海域,而这一带正好是我们国家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方,这就从另一方面提出了台风防御面临的新形势

  第三,台风的影响时段也非常集中。

  ○中央气象台推出台风防御行动指南

  矫梅燕:充分发挥气象部门在台风灾害防御方面的作用,有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是我们的责任,而在台风防御方面,公众还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中央气象台从2006年开始先后到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调研,学习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推出了《热带气旋灾害影响等级参考对照表》,主要目的就是在气象部门发布预警的同时,让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知道,预警背后隐含的灾害影响是什么。

  ○热带气旋灾害影响分为六级

  矫梅燕: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六个级别,《热带气旋灾害影响等级参考对照表》根据强度不同,把可能造成的影响分为轻微影响、中度影响、严重影响、严重破坏、灾害性破坏、严重灾害性破坏。针对这种分类,我们也有一些事例,比如超强台风到来时,会带来严重灾害性破坏,达到16级以上的台风,它的风力很大,可以造成整棵大树拦腰截断或者连根拔起,包括砖木结构的房屋,都有可能摧毁。16级台风到来时,浪高会达到14米,这是非常可怕的。我希望公众能够来关注一下不同的热带气旋可能造成的影响,关注我们发布预警灾害等级时的分析,从而采取更有效的防范措施。

  ○台风预警信号颜色越醒目危险程度越大

  钱传海:根据《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台风预警信号分为蓝黄橙红四个级别,分别对应一般影响、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影响,每种预警信号预示着不同的应对措施,台风离大陆越近,强度就会越强,预警信号颜色越醒目,意味着危险程度就越大。目前,预警信号成为地方防灾减灾的行动指南。

  ○台风预报精度还有局限

  矫梅燕:最近几年,气象现代化手段有了很大提高,我们对于台风的监测预报服务更加有效,但是台风预报也不是百分之百准确,仍然存在误差。2006年平均下来,中国台风路径预报误差为120公里,而美国是114公里,日本是116公里。正因为我们对台风预报的精度还有局限,在发布台风预报时,我们会考虑台风登陆的范围或者影响的范围,这样防范的区域范围就更加全面。

  ○中国气象局广泛发布台风预报预警信息

  矫梅燕:我国在台风防灾减灾服务方面还是非常有特色的,例如我们有决策气象服务,根据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作出决策、采取措施,这种服务主要是面向政府领导和政府部门的。例如去年超强台风“桑美”来临之前,地方政府组织了100多万人的转移,如果没有这样一些转移,最后的人员伤亡是不可想象的。

  另外,气象部门也会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手机短信广泛传播气象预警信息,不仅告诉公众预警信息,还会告诉一些气象灾害防御信息,我们会强调这种台风的灾害损失程度会是几级程度,让地方政府更有效地采取一些防范措施。我们现在深刻地感觉到,做好灾害性天气预报,包括像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只是完成了一半工作,更重要的是把这些信息快速地向公众进行传递和发布。 (来源于2007年08月20日《中国气象报》作者: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