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栽培技术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00-08-28
分享到:0

  荟是百合科多年生植物,原产于南非及马达加斯加岛等地。芦荟的种类有300多种,而利用价值较高的仅有四五种。其中美国翠叶芦荟(又称库拉索芦荟)的药用价值最高,是最受人们欢迎的芦荟品种,我国南北各地广为种植,被人们誉为神奇的芦荟。

  库拉索芦荟具有药用、保健、美容的功效。它含有9种蛋白质、6种维生素、19种微量元素、5种活性酶、18种有机酸和5种蒽醌类物质,此外,还含有芦荟泻素、芦荟霉素、芦荟咪酊等8种植物碳酸类成分。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芦荟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消炎杀菌等多种作用。新鲜的盆栽芦荟不仅可作观赏,而且被誉为“家庭保健药箱”。比如,芦荟汁或叶片可以治烫伤、冻伤、毒虫咬伤等。

  芦荟喜温怕冷,当气温降低至15℃时即停止生长,降至0℃以下时开始死亡,因此北方地区须大棚种植或室内盆栽。芦荟是热带、亚热带喜光植物,生长要求有充足的阳光、空气。同时,芦荟又是热带沙漠肉质植物,忌积水、潮湿、不通风透气。芦荟适合在透气性强、渗水性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需肥量不大,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微量元素肥料。

  芦荟的栽培技术不太复杂,主要应掌握4个方面的技术措施:

  一、择地整地 选择呈弱酸性或中性的排水良好、富含石灰质的肥沃沙壤土熟地,植前要深翻土地、清除杂草和树根,每亩施有机土杂肥2吨和磷肥100公斤作底肥。起垄双行栽培,垄宽1—1.2米,垄长不宜超过40米,沟深0.25—0.3米,要求垄直、垄平、土碎。

  二、幼苗定植 室外栽培应避开雨季,并防止受低温影响。定植高度宜在10厘米以上,定植前要控制水分,适当炼苗。定植行距50厘米左右,株距40厘米左右,每亩种植2500株。定植时根系伸展,覆土压实,用多菌灵、百菌清等农药配水淋灌定根,可达到消毒的目的。定植后15天内宜遮荫,以利缓苗。

  三、田间管理 视天气、土壤情况,结合季节特点,干旱时才浇水。最好在清晨或下午浇灌,且最好用喷灌,注意浇灌时忌积水超过1小时。大雨时要及时排水,以免烂根死苗。要勤松土、勤除草。每半年穴施有机肥1次,有条件的每两个月喷微量元素液肥1次,即可满足其生长的需要。

  四、叶片采收 芦荟定植3年后才具有药用价值,逐步进入采收期。当下部叶片长达50厘米左右,叶宽8厘米左右,单叶重1公斤左右即可采收。采收时从生理年龄最老的下层叶片开始采收,从叶基整体割下,不要伤到植株,每株每月可采收1次,正常情况每亩年产量不低于10吨。 (来源于2000年8月28日《中国气象报》作者:赵茂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