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冬麦区气象灾害——干热风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1990-05-21
分享到:0

  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何以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冬小麦的主要产区,称为北方冬麦区,播种面积约占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60%左右,这些地区及新疆等地经常受到干热风天气的侵袭而造成危害。例如,1964年北方冬麦前期病弱,后期遭受干热风的危害,平均减产达30%左右。干热风是影响北方冬麦区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

  干热风是指北方冬麦区在小麦开花灌浆期间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性天气,各地还有“旱风”、“干旱风”、“火南风”等等俗称。干热风的气象指标如表所示。

  北方冬麦区小麦干热风日气象指标

  重干热风日 中等干热风日 轻干热风日

  日最高气温 ≥35℃ ≥32℃ ≥30℃

  14时相对湿度 ≤25% ≤30% ≤30%

  14时风速 ≥3米/秒 ≥2米/秒 ≥2米/秒

  冬小麦开花灌浆期,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气温在20—22℃,湿度在60—80%较为适宜,最怕高温低湿天气。干热风可使小麦植株蒸腾量加大,水分平衡失调,根系活力减弱,光合作用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严重影响有机物质的制造、输送和积累。在开花期,可使花药破裂,不能进行正常授粉,不充实和小穗数多;在灌浆乳熟期,籽粒形成和灌浆过程就大为加速,水分散失过快,干物质的积累提早结束,造成籽粒瘦秕,因而产量降低;在黄熟期,会使小麦出现逼熟而减产。总之,干热风天气对小麦的危害是热和干的作用,风则起着加剧干、热危害的作用。

  分析干热风的时空分布可知:河北中部、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以及郑州、洛阳,山西运城、临汾一带,从年干热风日数、年重干热风日数、干热风天气过程次数来看,都是整个北方冬麦区中最多的,是干热风天气影响的主要地区。这是由于太行山、吕梁山等山脉背风坡的焚风效应(下沉增温)造成的。

  北方冬麦区干热风天气出现的时间是南部早,北和西北部迟。一般年份5月上旬就有干热风天气出现,但出现的机会及天数较少。5月中旬开始增多,但集中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两旬的干热风日数约占总干热风日数的80%左右。这时候,大部麦区的小麦正处在乳熟中、后期,受干热风的威胁很大。而后由于麦区大部小麦已成熟、收获,仅北部和西北部在6月中旬仍受到影响。从干热风天气过程的持续时间看,平均每次3—4天,短的只有1天,长的可达8—9天,河南安阳1952年5月27日起连续11天出现干热风天气。其防御方法是:

  1、喷洒石油助长剂。以叶面喷洒增长效果最好。喷洒浓度含40%的环烷酸纳稀释1000倍,含环烷酸纳20—30%时,则稀释800倍即可。每次喷量以每亩150斤左右为宜,石油助长剂药效可维持一个月左右,一般以扬花、灌浆初期各喷一次为好。

  2、喷洒磷酸二氢钾。喷洒适宜浓度一般为0.2—0.4%,以0.4%增产效果显著。起身至孕穗期喷洒1—2次均可,起身期比在孕穗期喷洒的多增产20.6斤/亩,起身期和孕穗期共喷两次的,增产45斤/亩。

  3、喷洒硼。在抽穗、扬花或灌浆期喷施0.1%浓度的硼,平均可增产11—18%。以硼酸为原料.喷洒浓度为0.05—0.1%,即每亩用2两硼砂结晶,用温水化成溶液兑水200斤。扬花期喷洒效果最好,喷1—2次。最多不超过3次,以免硼中毒。在喷洒区域最好先进行土壤微肥量测定,硼含量若超过0.03PPM就停止使用硼肥。

  4、喷洒苯氧乙酸、津451、矮壮素、尿素、过磷酸钙、腐植酸钠、氯化钾等化学药品。这些药剂除矮壮素是分蘖期喷洒外,其余一般在扬花、灌浆期喷洒,试验浓度多数为0.1%,尿素为2%,过磷酸钙为6%。此外,复方阿斯匹林除被用来进行小麦闷种、浸种外,也可以喷洒,可用0.1—0.3%的浓度在乳熟期喷洒(或浇灌)效果显著,增产可达4—6%。

  5、喷洒草木灰水。防御小麦干热风的适宜浓度一般为6—14%,即一亩麦田用6—14斤草木灰兑水100斤,在喷洒前一天将草木灰浸泡半天以上,然后澄清过滤去残渣,用浸出液喷洒。由于各地土壤盐碱度不同,施用草木灰浓度也不一致,河南、甘肃绝大多数试验结果表明,以10%的浓度为好,14%浓度次之,新疆库尔勒试验以14%浓度效果最好。增产范围3—17%,平均增产为10%。在盐碱地区应用增产效果不显著,甚至出现减产,一般不宜采用。喷洒时间以在小麦起身至拔节期,间隔10天左右,连续喷两次效果最好,其次在抽穗期喷洒效果也较好。(来源于1990年5月21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张清 刘长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