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1999-05-03 |
天麻固定菌床栽培法就是先培养好菌床,然后不动下层菌棒和周围土层播种麻种,上层菌棒按原样摆放。实践证明,采用固定菌床栽培天麻省工省料,产量稳定,适宜于大面积生产,效益较好。
一、培养优质菌枝
较为经济的做法是自行培养蜜环菌菌枝,蜜环菌原种要购买专业生产厂家的优质菌种。老菌枝往往携带病菌、生命力弱,影响产量而不可使用。培养菌枝,先要选择如指头粗细的阔叶树枝,斜砍成7厘米至10厘米长,用0.25%硝酸铵溶液浸泡3分钟至5分钟后,挖30厘米深、60厘米长的方坑,在坑内先平铺一薄层树叶,然后一根靠一根摆放两层树枝,在其上撒菌种,然后覆盖一层沙土或腐殖质土,厚度以不见树枝为宜。然后依此法可摆7层至8层,顶上覆土6厘米至9厘米,再盖树叶保温。当菌枝长出旺盛的棕红色菌索,即可使用。菌枝一般在5月至6月培养。
二、选好固定菌床的生产场地
固定菌床的环境,既要适宜天麻生长,又要适宜蜜环菌生长,注意把握“六要六不要”的选场原则,即一要林间地,不要深草地;二要生荒和二荒地,不要园田熟地;三要土质疏松的沙砾土、沙壤土,不要粘重的黄泥土;四要排水性好的缓坡地,不要渍水的洼地;五要有稀疏的树林或竹林地,不要没有荫蔽的露天场地;六要温暖湿润的场地,不要阴冷干燥的场地。
三、菌床大小和播种量要适中
固定菌床一般在7月至8月进行,置放菌床的土坑不可挖得过大,一般深50厘米、宽60厘米、长100厘米即可。坑底铺一层树叶,然后放两层新棒,菌床每穴只需5根至6根菌枝。棒间隔1.5厘米至3厘米。在每两根新棒间摆放培养好的菌枝2段至3段,再盖土9厘米至15厘米。天麻播种在10月底、11月初进行,播种时首先挖开培养好的菌床,拿出上层菌棒,下层菌棒不动,然后在下层棒间用小铁铲在种麻的地方挖一小洞,放入种麻盖土至棒平。上层栽法相同。麻种摆放时在两棒中间摆放3个紧靠菌棒的麻种,两头两个生长点向外,以利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在菌棒的两端紧靠菌棒摆2个麻种,每棒麻种5个,每穴麻种25个左右即可。穴底和坑上树叶以0.5厘米厚为宜,以利空气流通。
四、注意天麻播后的温水管理
天麻栽培和种植其它庄稼一样,需要精心护理,播后管理重点要放在温度和水分的管理上。1.温度管理:天麻过冬时,土层温度高于0℃为宜。在正常气候条件下,天麻随季节性降温,抗寒能力逐渐增强,若遇晚秋或早春突然降温容易受冻,所以冬翻天麻不能过晚,冬季新栽的天麻应多盖树叶或加厚土层,以防受冻。2.水分管理:春天天麻刚萌动时需水量小,6月至8月天麻生长旺盛季节需水量多,9月下旬天麻处于养分积累阶段并逐渐进入休眠期,需水量也小。根据这个规律,在天麻种植场四周可挖一浅的排水沟,雨水多时可排水,干旱时引水灌溉,保持菌棒湿润。天麻怕旱也怕涝,在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水,防治涝渍,特别是秋涝,秋季天麻生长旺盛期已经过去,抗逆性弱,如果湿度过大,容易烂麻。 (来源于1999年5月3日《中国气象报》作者:张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