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案例

全天候全覆盖精准雷电预警
——广西率先建成乡村雷电灾害防御新体系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1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区平均雷暴日数为73天,是我国雷暴日数最多的省份之一,而农村正是雷灾的重发区。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至今全区共发生383起雷击伤亡事故,其中农村发生率占90%以上。监测存在盲区、预警无法精细化、农民难以及时接收预警及其科普认知和应对技能不足等是问题所在。

如何实现雷电监测的“全天候”“全覆盖”和基于位置的精准化雷电预警服务,提升广西乡村雷电预警服务能力一直是广西雷电防御气象服务中的痛点和难点。

构建“监测网” 覆盖乡村全域

自治区气象局从“消痛点”“解难点”入手,在全区广大农村建成由244个大气电场仪、20个三维闪电定位仪、63个雷电流监测仪组成的广西乡村雷电综合监测网,布局合理、服务全域的雷电监测体系初具雏形。在扶贫点,自治区气象局建立了首个“乡村雷电预警示范点”工程,在全国产生示范效应。

“多种要素、多个站点、布局合理、覆盖全域”的雷电综合监测网,在全国率先建成,“雷电监测设施规模、覆盖率和获取的数据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大气电场监测覆盖全部市、县城区和85%以上的乡镇,雷电流监测覆盖重要的雷击高发区,有效填补了广西地面雷电观测的盲区和夜间雷电人工观测空缺,实现了闪电定位、大气电场和雷电流全天候的监测。”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阳宏声说。

打造“产品库” 研发精细产品

基于广西乡村雷电综合监测网,自治区气象局利用雷达、卫星、地面观测以及三维闪电定位系统和大气电场等多源资料,着力开发包括雷电警示服务产品在内的6类21项雷电基本业务服务产品,包括逐6分钟滚动、1公里网格的精细化雷电临近定点预警等产品;形成了智慧雷电临近预报预警技术方法,建立了靶向雷电服务模式,具有点对点、自动化、智能化等突出优势和特色,在雷电临近前30至40分钟开展基于位置的雷电灾害叫应服务,提醒村民提前做好雷电防范,消除了雷电预警仅能以县域为单位制作、无法精细化到点的预报痛点。

服务“点对点” 强化有效传播

为强化雷电预警有效传播,自治区气象局还开发了广西智能雷电监测预警服务平台,与广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无缝对接。

“这样一来,我们就实现了精细化雷电预警产品通过12000多套覆盖所有行政村的气象大喇叭、1000多块电子显示屏、‘晓天气’App、乡村智慧气象App、短信、微信等多渠道智能‘点对点’推送了。”阳宏声说,自治区气象局还通过手机短信向全区雷电监测覆盖的40000多名乡村中小学校安全责任人和27000多名乡村气象信息员发布基于位置的雷电预警,有效提升了广西乡村雷电灾害防御能力。

“我们还创新开展‘唱山歌、防天灾’‘气象山歌、唱响八桂’‘广西气象谚语谜语大家猜’等民族特色气象科普活动,面向学校开展‘小小气象山歌手’培训项目。”广西气象学会副秘书长罗桂湘说。结合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和特色,自治区气象局挖掘山歌、谚语、壮文等民族特色文化元素,通过部门联动、社会带动、群众互动,共同推广广西特色防雷科普宣传,提升农村地区防灾减灾能力。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未来,自治区气象局将继续从有益于农业生产活动、有益于农村灾害防范、有益于农民生命安全入手,不断加强乡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助力广西乡村振兴。

(作者:韩嘉乐 责任编辑:闫泓)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