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案例

重庆加强航运气象灾害预警联动 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8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的核心城市之一,如今重庆已成为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集装箱集并港、大宗散货中转港、滚装汽车运输港、长江三峡旅游集散地。近年来,重庆气象部门重点聚焦提升航运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加强航运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布站建网 加密气象观测“守护眼”

长江航道是联结长江经济带东中西城市的重要纽带,也是暴雨、冰雹、雷电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频发区域,威胁着船舶航行及停泊安全。

为精准地捕捉航道内更细微的风云变化,近年来,市气象局加密建设航道气象灾害监测站网,联合市海事局、市航道局,在长江航道易造成严重洪水灾害点加密建设25个气象观测站,新建新一代天气雷达1部、X波段相控阵雷达3部、X波段双偏振雷达6部;联合市应急管理局、交通局,新建24个航道气象监测站,基本实现了气象灾害易发区观测站点间距小于10千米。

一个个站点,一部部雷达,如同一双双眼睛,在长江航道沿线日夜守望。在此基础上,气象部门建立了逐小时、1千米时空分辨率的航运气象实况业务,未来1小时、2.5千米时空分辨率的24小时航运气象要素预报,以及精细到1千米航道里程的逐3小时的未来72小时气象通航影响等级预报,增强了长江航运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分级预警 提升气象服务精细度

2020年,市减灾委员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灾害预警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交通、海事部门针对气象灾害预警的航运分级分类响应措施,以及根据暴雨、大风和大雾预警等级实施相应等级的气象类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等。这对气象服务的精细度提出更高要求。

面对挑战,气象部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结合水上交通事故资料以及气象历史资料,市气象局制定低能见度、大风等预警阈值指标;依托气象观测数据和长江干支流航道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历史数据,绘制了长江重庆段航运气象灾害风险“一张图”;开展基于航道雾情实景图像的大雾智能识别技术研究,各类雾的识别准确率达80%以上……航运气象服务逐步向精细化、智慧化转变,实现航运气象要素预报向分等级航运影响预报拓展。

深度融合 夯实航运气象“安全堤”

2022年春运期间,由重庆市应急管理局、气象局、交通局、海事局联合开展的“长江重庆段航运灾害性天气自动预警智能响应示范研究”成果正式投入应用。

通过市港航海事事务中心GPS系统,航道气象实况监测警报可第一时间以语音形式传递到920艘重庆籍运输船舶上,并在船舶GPS终端自动显示警报文本,预警短信则通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发给航道管理和应急管理部门责任人。“实况+语音”的双重保障让气象预警信息突破了以往天气预报与江面实况存在的时间差,为开展航道管理、保障船舶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市气象局已建立了集精细化航道实况、预报预警、风险信息和通航等级预报等各类服务产品于一体的长江(重庆段)水上交通安全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并接入市海事局、航道局、交通局(市港航海事事务中心),初步实现了气象元素融入航运安全运行指挥体系;同时构建了“气象+海事”、“气象+交通”的航运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推进航运气象灾害防御融入自然灾害预警预防工作中。

据市海事局统计,长江干线重庆段水上交通事故率自2017年至今下降了80%,长江黄金水道的“气象效益”已初步凸显。

(作者:何宛玲 蒲希 陈施吉 责任编辑:苏杰西)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