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6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服务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对气象服务提出的任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气象需求日益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气象服务发展催生新动能,这些都需要气象服务既有量的倍增,也有质的飞跃。

  气象部门秉持“以需求为牵引,以创新为驱动,以效益为目标,以开放促融合”的原则,对标《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要求,将以技术、能力、流程、制度为锚点,全力推进供需适配、主体多元的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技术方面,加强创新驱动,推动气象服务数字化,建立标准统一的气象服务数据“一张图”,构建“智能网格观测预报+服务”的业务体系;搭建国省气象服务综合分析业务平台;面向不同人群、不同行业、不同需求,构建数字化气象服务场景并开展个性化、定制式服务;加强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建设,针对不同用户需求,实现信息的精准推送和气象服务全接入、广覆盖。

  今年,中国气象局印发通知,启动数字化建设试点,取得一定成效。广东气象部门有针对性地提供公众出行、台风避险、日常穿衣防晒等线上气象服务;上海气象部门在气象先知系统中,陆续集成了与防汛、交通运输等部门联合开发的智能化应用场景,将气象数据与城市管理事件数据深度融合。

  在能力方面,面向生命安全,建立气象灾害风险临界阈值、影响评估模型,推进气象服务从灾害性天气预报向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延伸;面向生产发展,基于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区划和服务需求分析,构建气象服务与相关行业深度融合的新业态;面向生活富裕,探索开展面向多领域、广覆盖的定制式个性化公众气象服务,提升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水平;面向生态良好,充分发挥气象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的保障支撑作用、在绿色发展中的趋利增效作用、在环境问题治理中的预警先导作用。

  今年以来,气象与应急管理部门加强预警联动,与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强化风险预警发布,在汛期防灾减灾和应对极端高温事件过程中为实现防灾减灾关口前移提供了支撑。各地也在能力变革方面展开多重探索,如长江流域气象部门精细服务水资源调度,超前预测流域罕见高温,为后期抗旱用水打下基础。

  在流程方面,强化质量管理,提高科学有效供给,优化业务布局,实现国省两级气象服务协同发展,强化系统观念,以需求为牵引实现观测预报服务有效衔接;在制度方面,积极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推动实现气象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打造跨部门、跨领域的气象服务支撑平台和众创平台,同时加强市场管理,强化开放合作。

  未来,气象部门将持续推进构建分灾种、分区域、分时段、分强度、分影响的极端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体系,实施“气象+”赋能行动,推进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优化民生气象服务,为建成智慧精细、开放融合、普惠共享的新时代现代气象服务体系,实现气象服务主体多元、供给丰富、供需平衡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刘淑乔)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