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通辽市

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的气象现代化强市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3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吕国华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护佑人民安全福祉的重要保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立足通辽实际高质量完成“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迫切需要气象部门持续发挥气象服务趋利避害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有效赋能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为满足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

  通辽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三角经济区,位于世界“黄金玉米带”,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丰富,是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内蒙古推进“向北开放”的重要战略节点城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清洁能源生产基地,是“蒙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巨大。同时,通辽市属中温带、干旱和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暴雨、暴雪等气象灾害易发、频发,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因此,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提升气象工作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是新时代通辽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

  坚持高位推进,健全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一是强化气象法治建设。市委、市政府将气象现代化建设作为保障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充分总结重大灾害性天气应对经验基础上,于2022年11月颁布实施全国首部应对极端天气地方性法规——《通辽市极端天气应对条例》,依法完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明确气象灾害防御组织协调、经费保障等内容条款,为全市重大气象灾害应对工作提供有力法律保障。二是完善气象发展组织机构。市旗两级政府分别成立气象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调整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与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成员单位,出台相应工作规则,进一步规范气象领域政府议事机构运行。将气象部门纳入全市防灾减灾、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城市治理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压实分级负责的气象灾害防御主体责任。市政府定期以专题会议形式部署落实气象现代化建设、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等工作,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人大监督”的气象高质量发展“3+1”推动模式,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坚持高效落实,持续夯实气象高质量发展基础。一是优化气象事业发展布局。市政府将气象事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体系,将信息化平台、监测站网、卫星遥感、人工影响天气等建设内容纳入市政府“十四五”规划和行业专项规划。2022年,先后出台《通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文件,形成更加完善的资金支持、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体系。二是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市旗两级政府均将地方气象事业发展、气象现代化建设列入同级地方财政预算,气象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引进纳入地方人才体系,有效保障气象服务工作开展。特别是针对全市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积极投入资金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年均开展飞机增雨作业140余小时,有力保障了全市粮食安全生产和生态修复工程实施。

  坚持高新突破,充分发挥气象高质量发展效益。一是提升全市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市政府针对当前工作短板,重点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建设,将“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工程”列入市政府年度重点任务,将一批重大气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项目库。目前,正在实施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中心、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等7个重点建设项目,升级改造区域气象监测站131个,新建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100个,启动3部天气雷达新建、改造工程等,同时正在推动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系统、智慧气象服务系统立项建设工作。二是强化多部门联合防灾减灾。市政府根据本地区气候特点及实际情况,修订印发了《通辽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细化了分级响应和协调机制。市气象、应急管理、交通运输、住建、教育等20余家单位实现信息共享和联防联动,建立了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联合发布制度,完善了重大气象灾害停工停课停运停游机制,在辽河流域洪涝、区域性干旱等灾害应对过程中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三是气象服务有效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基于多源气象数据的监测评估精细化服务业务已经覆盖全市生态治理、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等领域,在科尔沁沙地治理、西辽河流域治理、霍林河矿山治理、重大气象灾害城市治理等工作中气象科技支撑作用明显。15份气象评估报告、建议获采纳实施,有力保障了全市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实施建设,构建了深度融入、整体推进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新时期,通辽市人民政府将持续加强对气象高质量发展的组织领导,推动新一轮局市合作协议签署,统筹全市相关先行先试资源,优先支持气象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重点工程,使气象工作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粮食及新能源基地建设等重大战略任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全面建成人民满意的气象现代化强市。(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

(责任编辑:刘淑乔)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