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

锚定目标 奋楫笃行谱写满洲里气象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1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焦捷

  素称“东亚之窗”的满洲里,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西北部,南连陆海、北接俄蒙、贯通欧亚,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集丰富的自然、人文、矿产和旅游等资源于一体,凭借毗邻俄蒙两国的区位优势,满洲里成为国家首批边境旅游试验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支点之一,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质量气象服务对推动口岸国际贸易、现代物流、跨境电子商务、旅游、航空、能源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对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满洲里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气象事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基调,推动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锚定服务精细、强化部门联动,扎实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将气象工作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位置上予以支持推进。

  筑牢防线,气象“发令枪”作用有效发挥。牢牢把握气象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定位,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各部门应急联动响应的智慧联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预警信息“靶向”发布能力,实现气象预报预警“早”“准”“快”“广”“实”。结合地域特点和发展需求,将进一步优化全市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升级改造国家基准气候站、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完善城市内涝、地质灾害、交通旅游等专业气象观测网,构建广覆盖、智能化的精密监测体系,提升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并为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构建完善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分灾种的灾害性天气短临预报预警业务,强化卫星遥感气象监测产品应用,建立重大天气过程递进式预报、渐进式预警、跟进式服务模式,发展数字化、智慧型、普惠式的公共气象服务,不断拓宽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提高气象信息覆盖率。满洲里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已实现中、俄、蒙三种语言发布,并逐步适应毗邻地区公众气象服务需求。

  合作共建,着力提升“气象+”服务能力。气象部门要结合满洲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开放引领、贸工一体、产旅融合”的发展思路,重点针对口岸物流、交通运输、能源产业、特色旅游等战略产业,因地制宜、按需定制,建立供需双方互动反馈机制,发挥气象避灾减损、赋能增益作用,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创新“气象+物流”服务模式,气象、海关、铁路、公路等部门需要建立协调配合、高效联动的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探索口岸商贸物流气象服务工作新模式和新机制,护航中欧班列行稳致远。融合“气象+文旅”,聚焦全域旅游示范区,全方位、深层次地挖掘当地天气景观资源、气候环境资源、人文气象资源,面向景区、旅游部门、精品旅游路线提供智能天气预报预警和风险提示,拓展旅游重大活动气象服务,联合推进旅游气象观测网络建设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联合应急处置机制,打造特色旅游气象服务产品,增加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效益。探索“气象+城市”,发挥智慧气象“先知作用”赋能“城市大脑”精细治理。深入开展极端天气对供水、供电、供暖、通信、交通运输等城市安全运行的影响风险评估,增强城市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加快建成满洲里气象研学科普旅游营地,深耕城市气象保障服务发展长效机制,进一步探索“从观测到感知、从预报到先知、从服务到赋能”的智慧气象发展新路。

  生态优先,助力打造中国北疆亮丽风景线。“气象”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底色,也是促进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亮色。要将充分运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加强对呼伦湖、二卡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地表生态环境变化的动态监测,推进卫星遥感数据在生态保护领域的应用。加大干旱、火灾等气象及其次生灾害的监测力度,提升草原防灭火精细化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强化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完成各类气象灾害致灾危险性评估。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抗旱、蓄水、大气污染防治和草原防火中的作用。

  擘画蓝图启新程,奋楫笃行谱新篇。下一步,满洲里将立足功能定位,整合资源,切实提升气象综合实力,以公共气象为引领,以智慧气象为支撑,以生态气象为基准,通过不断提升的高质量的气象服务保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责任编辑:刘淑乔)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