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宝鸡市陈仓区

强化气象工作 跑出陈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1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杨利刚

  陈仓,古称西虢,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既有城市主城区,也囊括了偏远的西部山区,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地貌凸显“六山一水三分田”特征。近年来,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工作中,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按照《纲要》锚定的目标和战略路径,正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促进气象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构筑防灾减灾防线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防灾减灾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安排部署,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宝鸡市陈仓区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暨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将基层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融入政府综合灾害应急管理机制之中。《实施方案》明确,到2024年基本建成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到45分钟以上,灾害性天气监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提高到96%以上的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建立健全以气象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共建共享农业、林业、交通、旅游、电力、水利等跨行业的气象观测网,监测数据和产品融入“数字政府”;气象深度融入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旅游气象服务、交通物流服务等民生保障和行业发展,全区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稳步提高。

  以推进项目建设为支撑,提升智慧气象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区政府与市气象局签署的《共同推进陈仓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共建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合作协议(2021—2025年)》项目落实,实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秦岭渭河(宝鸡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气象保障等五大工程建设。发展高精度、智能化气象探测装备,目前全区多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占比100%;完善秦岭气象站网布局,开展秦岭生态气候变化监测分析研究。围绕渭河(陈仓段)生态保护修复,建设以气象卫星遥感应用为主,以地面监测、无人机遥测为辅的立体生态气象综合监测网。联合开展区域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综合分析会商和跨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推进水利、交通、旅游、林业等行业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建设,开展以应用为导向的智慧气象服务技术研发和应用,打造气象一体化智慧服务新引擎,更好地发挥气象趋利避害的作用。

  优化气象服务供给,提高气象为民服务水平。坚持把气象精细服务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城市,强化人口密集区气象服务,推进气象融入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赋能“一网统管”,提高气象对城市精细化管理支撑保障力度,不断提高重大活动、重大赛事气象保障能力;在农村,发展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技术,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气象服务覆盖面,开展个性化、直通式气象服务。建立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涉农企业等重点服务对象信息库,构建直通式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重点服务对象的直通式服务覆盖率达95%以上。针对西部山区苹果、核桃、花椒等特色产业果树花期低温冻害防御,建立信息共享应急联动机制,推广气象巨灾保险,减轻干旱、冰雹等灾害损失,把自然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释放“中国天然氧吧”品牌效应,推动“氧吧+文化”“氧吧+旅游”“氧吧+农业”“氧吧+体育”“氧吧+康养”等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全域旅游、现代农业、文化体育、医疗康养等新兴产业,进一步让天然氧吧惠民富民的效益更为显著,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推动陈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下一步,陈仓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扎实推进包括贯彻落实《纲要》在内的各项重点工作,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统筹推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跑出陈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作者系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副区长)

(责任编辑:刘淑乔)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