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眉山市

加快气象服务转型升级 助力眉山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0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宋良勇

  眉山,古称“眉州”,是唐宋八大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乡,是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中成都都市圈的同城发展区,是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首提地。市域内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海拔最高3522米,最低335米,地势高差形成了气温立体分布、降雨西多东少的独特气候。西部的洪雅县地处著名的华西雨屏带,降雨充沛,年均降雨量超过1500毫米;东部的仁寿县十年九旱,年均降雨量仅为800毫米。春季岷江之畔已是绿意盎然,但瓦屋山顶仍是白雪皑皑,东坡先生见景起意留下“瓦屋寒堆春后雪”的妙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发出开启气象强国建设的号令,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2023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气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方法路径。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全市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将更加关注气象、理解气象、支持气象、用好气象,在四川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推动眉山气象高质量发展。

  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下功夫

  作为受众面最广、社会普及度最高的公共服务之一,气象服务已于寻常处融入百姓衣食住行。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向生活富裕,锚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眉山气象服务公众覆盖率达到了99%,气象服务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

  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市气象、水利、规划和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聚力完善气象灾害防御联动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电信运营商优势,构建电信、移动、联通、广播电视、融媒体发布等多手段、广覆盖、无死角的预警信息发布体系,预警信息已能第一时间到村、到户、到人,传到基层最末端,送达“最后一公里”。

  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智能化高品质的气象服务需求日益增加,需要利用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广大公众、各行各业提供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多元化的气象服务。眉山将持续优化气象监测站网,在监测盲区布设X波段雷达,提升气象风险识别与预警精准率,完善气象预警“叫应”闭环机制向乡村、社区、城市网格延伸全覆盖,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同时还要发展自动感知的气象探测装备、智能研判的多源气象数据、精准推送的个性化服务产品等智慧气象服务,不断满足社会及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和精细化的需求。

  在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上下功夫

  眉山素有“坤维上腴、岷峨奥区”的美誉,水稻种植的历史可追溯到4500年前,是名副其实的“天府粮仓”。眉山正培育壮大“2+3+N”产业体系,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做强做优粮油战略产业和眉山春橘等特色产业。

  眉山农业农村与气象部门以“天府粮仓”建设为突破,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定扛牢粮食安全和助农增收政治责任,联合开展农业气象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建成西南首个装备先进的农业气象试验基地,开展高低温、干旱胁迫试验,颁布《晚熟柑橘生产气象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于全国最大的晚熟柑橘产业集群,有效提升了“橘园种豆”耕种模式科技含金量,切实增强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促农增收的有效性。在2022年夏季的持续极端高温天气中,丹棱县利用智慧气象数字果园试验成果和水肥一体化技术让柑橘产量提升了20%,果品优质率提升了30%。2022年“眉山春橘”品牌价值达到了116亿元。

  目前,“气象+春橘”服务模式已在眉山特色产业发展中获得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认可,眉山将持续关心支持晚熟柑橘智慧气象数字果园试验基地建设,开展晚熟柑橘物候观测,建立柑橘气象观测数据库,争创全国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为擦亮四川省农业金字招牌贡献眉山力量。还将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根据眉山现代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的气象服务需求,科学规划建设农业气象观测设施,探索洪雅县“气象+奶业”服务模式,加快形成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气象+”服务模式,为“农业+”新业态做好服务。

  在赋能眉山“三市一城”建设上下功夫

  眉山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制造强市、开放兴市、品质立市为主攻方向,奋力建设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目前,眉山气象监测精密度、预报精准度、服务精细度与“三市一城”建设需求还有差距,“气象+”赋能行动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气象工作要坚定不移按照“服务成都、依靠成都、融入成都”的战略,为眉山“三市一城”建设提供精细化、智慧化的气象服务。

  充分利用气象智能监测、分区预警、靶向服务等气象科技前沿技术,服务“制造强市”。护航眉山国际铁路港、“四横五纵”铁路网、成都平原“通江达海第一港”、通用机场等重大项目,做好晶硅光伏、锂电新能源新材料等重大项目落户眉山的气象行政审批、气候可行性论证审查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

  始终坚持以精准、精细的气象预测预报,服务“开放兴市”。开展多尺度灾害性、极端性、高影响天气预报和风险预警服务,提升中短期天气预报能力、灾害性天气短临预警能力,为成德眉资协同构筑一体化联动安全体系发挥气象先导性作用;持续做好大气污染防治、森林防灭火、电力保供、恶劣天气交通运输管理等领域以及重大会节活动气象保障。

  围绕眉山独特的气候资源打好气象牌,在生态、旅游、康养等重点行业开展气候资源经济效益转化,服务“品质立市”。加强规划统筹和共建共享,构建社会化气象监测体系,布局生态气候综合监测站网,创建气候好产品、气候宜居城市、生态气候品牌等,提升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建好西南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工程试验示范基地,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科学开展多方式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眉山将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高质量发展格局,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出台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落实各级各部门职责,推动气象服务向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升级,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奋力建设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作者系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责任编辑:刘淑乔)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