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读

科普艺术融合 扩大气象科学影响力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19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张 晖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加强科普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意见》强调,鼓励科技工作者与文学、艺术、教育、传媒工作者等加强交流,多形式开展科普创作。一直以来,气象科普是气象工作和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出台的《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和气象文化基地建设。上海气象博物馆的科普工作实践表明,加强气象科学与艺术深度融合是推进新时代气象科普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上海气象博物馆是集上海气象发展历史、气象文献藏品展示、气象科普于一体的展馆,在气象科学与艺术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2020年开发的“科普集市之气象人生”科普活动主要包括“看”“听”“闻”“玩”“尝”五个板块。其中,“看”板块是现场放置趣味微观装置,参观者可通过一个小孔看见气象原理的运用与演变,配合展板科普相关气象原理与知识。“听”板块播放自然中各类气象音效,以及与气象相关的童谣、谚语,给受众提供沉浸式的新奇体验。“闻”板块放置二十四节气的气味香片,配合科普展板,从中国传统节气角度传递气象知识。“玩”板块放置H5二维码展板,参观者可现场扫码进入H5页面,获取以气象为主题的人生历程并分享;并设置抓娃娃机,观众可抓取气象相关的文创周边礼品。“尝”板块提供气象相关的美食,观众可现场品尝。此外,举办“镜头里的气象万千”手机摄影展,通过征集手机拍摄的气象景观和创意剪辑,激发公众对天气现象的热爱和探秘天气现象形成科学机理的热情。此次活动共收到摄影作品300余件,以“天”“雾”“云”“虹”等主题展出。

做好气象科学与艺术深度融合,需要把握好工作导向和发展路径。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工作全过程,突出科普工作政治属性,强化价值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二是以人为本。气象科学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艺术也如此。要统筹区域、城乡,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和特点,设计不同的艺术形式,通过精细科普实现气象科技成果社会共享和气象科普普惠大众。三是内容为王。以传播气象科学为重点,深度融入文博、文旅、文创,努力推出更多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传递正向能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的精品力作。四是创新拓展。多学科协同、多专业参与,运用IP思维加强气象科普创作方法研究,充分应用艺术的表达形象、感染力强特点,推进气象科学的内容创作、表达方式、传播手段等全方位创新,将抽象的气象科学转化为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扩大气象科学覆盖面和影响力。

(作者系上海气象博物馆馆长)

(责任编辑:颜昕)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