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读

加强应急科普机制建设任重道远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5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孔海江

《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履行科普工作领导责任 ,统筹日常科普和应急科普 。 应急科普是为提高公众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及处置自然灾害能力而开展的知识传播 、普及和教育活动 ,对于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据统计,近30年来,全球 91.6%的重大自然灾害 、67.6%的因灾亡 、83.7%的经济损失和 92.4%的保险损失是由气象及其衍生灾害引起的。2021 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干部群众应急能力和防灾避险自救知识严重不足”是国务院调查组总结的六方面主要教训之一。有鉴于此,气象部门在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中,除了向公众传递预报预警信息,还应伴随式提供应急科普知识,增强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达到减轻气象灾害的目的。

河南省气象部门坚持问题导向,以提升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应对意识和能力为目标,以重大天气过程预报预警为先导,推动建立重大灾害性天气科普宣传联动工作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响应迅速、组织有力、布局合理、流程规范的应急科普新机制。

明确重大灾害性天气宣传科普工作重点,加强面向各级领导干部和公众的灾害性天气科普解读,包括气象灾害类型、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气象灾害致灾风险隐患、天气气候成因和天气极端性、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等,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科学防范气象灾害风险。健全重大灾害性天气宣传科普联动机制,完善决策服务、信息报送和宣传科普一体化策划机制,按照“一过程一策”要求,推动建立分灾种、分时段、分区域、分层级和分行业的重大灾害性天气宣传科普联动机制,根据天气过程、气象灾害不同类型和应急响应等级协调推进。拓宽重大灾害性天气科普传播渠道,以重大天气过程预报预警为先导,联动灾害性天气高影响行业部门,加大气象预报预警信息、风险防范措施建议和灾害性天气解读等内容传播 。与科协、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交通、水利、农业、应急等相关部门加强联动,密切跨部门协作,形成合力 。强化面向重点人群的科普教育培训,适应防灾减灾新形势、新需求,面向领导干部、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加强重大灾害性天气宣传科普能力建设 ,依托气象部门现有资源,加强气象科普传播矩阵建设,推进气象科普宣传资源共享与传播平台建设,做好信息发布、专家解读、线上传播、线下服务、专题宣传等工作。

加强应急科普机制建设刻不容缓、任重道远,需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需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将应急科普工作做细做实。

(作者系河南省气象台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颜昕)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