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化案例

浙江气候品质认证技术规范助特色农产品“扬名”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6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在浙江宁波,奉化区的水蜜桃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这座江南小城成为水蜜桃生长的“天堂”。今年,经浙江省气候中心、宁波市生态环境气象中心、奉化区水蜜桃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评定,奉化区2022年认证时段生产的水蜜桃气候品质等级为“特优”。

在浙江,这样的“气候名片”远不止奉化水蜜桃独享,稻谷、杨梅、柑橘等多种优质农产品相继被贴上气候品质认证“特优”标签。随着一个个农产品被赋予“新身份”,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的变现增值作用逐步显现。

茶是浙江的名牌农产品。2012年,在浙江“品牌兴农”战略指引下,省气象部门提出气象为农服务的新途径——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第一个就瞄准了茶叶。

作为浙江首批进行气候品质认证的农产品,安吉白茶出产于海拔800多米的山上,茶叶品质的形成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气象部门成立技术攻关团队多次深入大山坞安吉白茶生产基地,建立了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站,并通过田间试验取样检测,建立气候品质指数评价模型,制定等级划分标准,形成科学客观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技术体系。当年,天荒坪天池茶场生产的安吉白茶通过气候品质认证,茶农收益新增20余万元。

“气象部门不仅开展安吉白茶气候品质评价,还提出提高安吉白茶品质的气象技术指标来指导我们生产。今年,白茶长势更好了,每亩新增收益超100元。”大山坞安吉白茶茶厂董事长盛潮湧说。

“优”“特优”,在获评气候品质认证的农产品外包装上,都贴着邮票大小的气候品质标签作为“身份象征”,农产品的价值也随之水涨船高。

自认证工作开展以来,省气象部门成立了由省、市、县三级农业气象业务骨干组成的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技术团队,长期针对不同优质农产品开展气候品质评价和系列研究,研发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技术方法。截至目前,浙江省气象部门已经完成285个申请单位的气候品质认证,涉及农产品包含稻谷、杨梅、柑橘、铁皮石斛、食用菌等四大类15种,累计发放标识377万枚,农产品附加值平均提高10%以上。

经过反复试验和技术积累,2018年,省气象部门组织制定了气象行业标准《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技术规范》(QX/T 486-2019)(以下简称《规范》),对农产品气候品质相关术语、评价资料、评价技术方法和认证报告等内容进行规范。《规范》于2019年由中国气象局发布并正式实施,随后在全国推广应用。

在重庆市著名的“绿色生态区域”巫山,独特的气候地貌造就了巫山脆李肉质紧密、汁多味香的品质。当地应用《规范》组织制定了针对脆李品质认证的标准。2019年7月,中国气象服务协会颁发巫山脆李“中国气候好产品”认证标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也运用《规范》,构建了特色农产品——麦盖提灰枣的气候品质评估指标和评价模型,编制评估技术规范和气候品质评估报告。麦盖提县灰枣于2018年至2020年连续3年被评为省级特优气候好产品,2021年获评“中国气候好产品(农产品)”。

截至2021年底,《规范》已在全国24个省(市区)推广应用,成为各地开展优质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的重要科技支撑。

(作者:张晓晨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