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成就综述

为气象现代化建设筑牢人才基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气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8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气象成就30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气象部门坚持党管人才,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初步建成一支以大气科学为主体、多种专业有机融合的高素质气象人才队伍,在气象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顶层设计 为气象人才发展谋篇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中国气象局党组谋篇布局,《气象部门人才发展规划(2013—2020年)》等一系列顶层设计和相应人才管理服务支持文件先后出台,为高层次人才、骨干人才和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优化完善机制、营造良好环境。

2016年,党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后,中国气象局党组审时度势,在认真学习领会的基础上,结合气象人才工作实际,制定印发《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增强气象人才科技创新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深化气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发挥科研项目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促进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完善气象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机制、健全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保障机制等举措。

在随后的两年中,党中央、国务院和相关主管部门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深化“三评”改革、提升科研绩效、赋予人才和用人单位更大自主权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2019年,《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进一步激励气象科技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制定印发,针对气象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从人才发现、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营造激励气象人才干事创业良好环境。

2019年,落实中央为人才“松绑”、精简人才“帽子”的要求,结合气象人才工作实际,中国气象局党组出台《新时代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实施办法》,正式启动实施气象“十百千”人才计划,进一步完善人才发现培养评价激励机制,着力培养打造优秀高层次气象科技创新人才梯队,力图通过全部门共同努力,形成定位清晰、覆盖重点、梯次设置、有序衔接的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支持体系。

2022年,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明确要求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加快形成气象高层次人才梯队,强化气象人才培养,优化气象人才发展环境。中国气象局及时出台《气象人才发展规划(2022—2035年)》与《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气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成为局党组着力加强新时代气象人才工作整体谋划,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统筹推进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气象人才创新发展良好环境的重要抓手。

今年,《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统筹研发工作机制》等文件的印发,在数值预报领域率先建立跨层级、跨单位调配优秀人才工作机制,推动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吸引国内外、部门内外优秀力量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参与气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努力营造协同攻关良好环境。

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非常重要。按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中国气象局党组出台《气象部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关于进一步激励气象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等20多项制度文件,一方面,改进考察方式方法,统筹用好干部职数,强化干部选拔调整;另一方面,进一步健全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机制,为担当者担当,让实干者实惠。出台《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化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近年来,选任的“70后”司局级干部数量大幅提升。

不仅如此,气象部门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管理改革,建立健全以学术道德和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充分体现气象特色和岗位特点的人才评价体系,出台《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骨干人才出国访问进修管理实施办法》《2019—2023年全国气象部门干部培训教育培训规划》等十余项人事人才政策文件,在进一步强化党管人才、夯实人才基础性作用上体现了新担当、展现了新作为。

激发活力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气象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围绕增强人才创新活力、激励人才创新发展、构建人才梯队等关键任务建机制、出政策、搭平台,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推动气象人才工作和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这十年,气象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中国气象局积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制定实施“双百计划”、新时代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等人才培养政策措施,持续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改革,提高专业技术高级岗位比例,优化调整岗位设置,着力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这十年,气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截至2021年底,气象职工本科以上比例达到88%,硕士以上比例达到25%,拥有博士1700余人;大气科学专业占比超过51%,气象人才队伍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建成以大气科学为主体、多种专业有机融合的高素质气象人才队伍。

——这十年,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目前气象部门拥有两院院士9人,国家人才工程(奖励)人选40余人次,国家级创新团队2支,省(区、市)党委政府人才工程人选210人次,引进特聘专家20人,组建中国气象局创新团队12支,选拔气象杰出人才8人、气象领军人才56人、气象优秀人才266人,气象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显著扩大,质量明显提升。

——这十年,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力度显著增强。气象部门先后选派180多名青年骨干人才公派出国留学,支持530余名省级、地市级骨干人才到国家级单位访问进修。为重大业务工程选配中青年负责人员90余名,选拔培养青年英才220余人,18人次获邹竞蒙气象科技人才奖、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等人才和科技奖励,支持17人参加国际组织初级专业人员项目,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成效逐渐显现。

——这十年,气象学科和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国气象局会同教育部联合印发《加强气象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新增气象研究生专业学位;强化局校合作,高院和气象科研院所优势互补的学科体系不断巩固,开设气象类专业的高校增长至33所,与55所高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强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遴选23名“全国气象教学名师”和13支“全国气象教学团队”,举办高校教师现代气象业务研修班,气象部门对气象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联合相关高校共设立4个部门重点实验室、10个联合实验室及4个大气科学联合研究中心,有效汇聚人才,打造相关研究领域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培养高地。

——这十年,气象教育培训更加有力有效。紧密对接气象业务、科研、干部队伍建设需求,国省两级有机衔接的气象教育培训机构布局更加合理,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更加完善,领导干部类、业务技术类、师资培养类、国际培训类等主体班型更加成熟,完成各类培训1802期,培训学员11.87万人次。部门内外和国内外联动的气象教育培训机制不断健全,持续面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高级专家举办气象专题研究班,积极发挥南京和北京两个世界气象组织(WMO)区域培训中心功能,“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等气象国际培训影响力不断彰显。

彰显价值 在广阔舞台担当作为

中国气象局党组深耕厚植人才工作,收获了一支爱国奉献、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气象人才队伍。各类人才在广阔的舞台上充分展示才华,推动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各类气象人才和团队在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业务服务科研工作中作出积极贡献,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今年,中国气象局风云卫星高精度定标与定位技术团队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团队奖,是获得该奖项的5个团队之一。卫星资料定标与定位,是风云气象卫星定量化应用的基石。该团队负责该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与系统研制任务。团队已完成我国新一代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定标定位系统设计与研发,攻克了卫星高精度辐射与光谱定标、星地一体化图像定位与配准、卫星在轨观测偏差诊断和订正、卫星全谱段模拟仿真技术等难题,提升了卫星数据精度与质量,有效支撑了天气气候、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领域遥感产品的应用。

数值预报是气象领域的“芯片”和“国之重器”,从2012年GRAPES研发团队入选国家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团队,到2018年7月带有四维变分同化系统的GRAPES全球同化预报系统实现业务运行,再到拥有一套完整且完全自主的数值天气预报业务体系,气象部门的研发团队始终以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为目标,不断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和推进数值天气模式和气候模式核心技术研发;发展卫星同化核心技术和可扩展一体化诊断系统;开展高性能计算优化,建立高质量软件协同开发支撑技术,研发专业数值预报模式技术,数值天气预报能力与专业数值预报能力稳步提升,高分辨率气候预测模式预报性能持续增强,模式核心技术自立自强水平显著提升。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确立,能源转型战略和举措随之提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小曳在承担国家化学天气预报“卡脖子”核心技术研发的同时,牵头组建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监测及碳中和评估中心,持续攻关国家碳中和重大战略核心技术,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而在各地气象部门,越来越多的基层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已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在服务人民生产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河北省气象局推进为农服务团队建设,成立全省农业气象服务专家组,由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等11家单位21名专家组成,为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从中专毕业到如今成为河南地市级气象部门第一个正高级工程师,商丘市气象局康邵钧是该省基层一线骨干人才快速成长的一个缩影——全省1/3的市气象局实现“市市有正高”,52%的县气象局实现“县县有高工”。

今年汛期,在参与了重庆市气象局组织开展的基层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专题培训后,奉节县气象台预报员刘洪彦因地制宜地在“预报值班工作日志”中增加了强对流天气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析表格,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更利于复盘总结。

聚焦台湾海峡灾害性天气机理与预报预警技术研究,福建省气象局集聚66名技术骨干组建固定研究队伍,同时,年均吸纳20名省市县业务人员入驻实验室流动工作站,搭建全省科研业务交流平台。

广东气象部门争取 “珠江人才计划”“孔雀计划”等地方人才政策支持,建立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通道,共引进5名海外高端专家、12名博士参与广东气象科技创新。

……

新征程上,气象人才队伍正各得其所、各展所长,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和智力支持。

(作者:黄彬 蒋星责任编辑:苏杰西)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