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直播中国美丽天气图像

知冷识热 情系民生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2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如果你是“三夏”期间奔走多地的“麦客”,点开App即可精准查看当地气象信息和机收进度;如果你是自驾出行偶遇恶劣天气的游客,通过手机就能提前收到预警和道路提示;如果你身处暴雨红色预警区域,可通过灾害应急信息平台上传附带地理位置的个人信息以寻求帮助……如今,人们身边这些知冷识热的气象服务,既让人感到生活的“小幸福”,也折射出气象防灾减灾水平提升的“大跨越”。

在“小幸福”与“大跨越”中,彰显的是气象服务愈发精细化的显著进步。这正是2022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主题实践活动”)在气象系统扎实推进的鲜活写照。

筑牢灾害防线——强基固本 练好内功

上半年,全国气象部门通过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共发布预警19.9万条,同比增长17.45%。在极端灾害性天气多发频发的形势下,全国预警信息发布质量稳中有升,正确率达99.99%。这仅仅是气象服务水平提升的一个缩影。而这正是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过程中结出的硕果。

今年,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发文,要求强化直达基层责任人的红色预警叫应机制,这一部署在基层落地有声。6月22日,重庆市璧山区气象局发布的一条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通过物业微信工作群火速“铺满”128个小区,覆盖全区超过60%以上的人口。“小区就像城市的细胞,要做好城市气象防灾减灾,就要从小处入手。”璧山区气象局局长黄继红说,红色预警发布后,所有小区物业人员迅速行动,最终将暴雨造成的损失大大降低。

红色预警信息只有在关键节点及时送到关键人物手中,才能为气象灾害防御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目前,地方高级别预警已从“要人查”转变为“主动推”。5月1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公服中心”)研制的重大灾害过程红色预警短信快速提醒应用上线,在提升预警发布时效性的同时,也避免部委应急责任人错过重要预警信息。另外,该中心研制的智能网络预警发布机器人“预小警”还可为应急管理、防汛等相关部门提供微信群预警信息自动提醒服务。

如果红色预警发布后,公众已身处险境该怎么办?公服中心联合抖音集团打造气象灾害应急预警信息智能共享互助平台。该平台在红色预警发布时自动触发运行,向受影响地区公众第一时间推送预警信息。公众也可在平台上报平安或发布求助信息。

今年是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收官之年,多地积极应用风险普查成果,为流域防汛提供坚实支撑。在珠江流域,广东省气象局于“龙舟水”期间依托暴雨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建立精细化到镇(街)且不同历时的极端强降水重现期数据集,基本实现对短时极端强降水及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风险的“早研判、早识别、早预警”。在长江上游,重庆市沙坪坝区气象局启用以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为先导、实时积水监测为基础、交通引导屏和交通信号灯为载体、靶向短信发送为渠道的城市内涝监测预警联动系统,为避免城市雨天“看海”提供支撑。由于效益显著,该系统还被引入全市其他地区。

随着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试点的稳步推进,一张更加精密的“应急网”在全国拉起。截至目前,安徽气象部门完成预警信息应急广播播发系统升级改造,完善预警发布策略;湖南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系统与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一体化平台无缝对接,实现了以任意区域或乡镇为单位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贵州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系统专线已对接到移动大数据中心,可精准覆盖暴雨影响乡镇,避免出现流动人员漏发情况;福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与短临预报预警业务平台自动对接,通过通信大数据平台率先实现分强度、分区域、分时段、分影响的台风、暴雨等气象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

守护美好家园——趋利避害 普惠民生

如果说气象服务的“上半场”是练就内功、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下半场”则紧跟需求、因“人”而异,将“人民至上”贯穿于服务各行各业的具体行动中。

今年以来,气象部门稳步推进“预警+重点行业”专项行动,为全国150万名快递小哥提供8.4万余条定制化预警信息,触达9047万余人次;6月1日,“三夏”机收气象精细预警提示产品上线,可依托用户定位,一天两次向重点省份农机手、农业大户等300余万人精准推送机收作业适宜信息。

不仅仅是“预警+”,“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已融入气象领域方方面面,打造出个性化、定制化的“气象+”服务。

——吃得饱。湖北省大冶市程湾村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程丽军根据农业气象服务信息指导水稻生产,实现亩产水稻1700斤,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此前在夏粮生长阶段,各地气象部门紧盯关键农时,因苗施策做好促苗转壮气象服务,助力实现“龙口”“虫口”夺粮。6月中旬,在位于蓄滞洪区的河南浚县,晚播一个多月的30万亩高标准农田小麦在精准的气象指导下“跟上”生长进度,实现每亩稳产1300斤的大丰收。

——行得通。多发重发的极端天气加重了对交通安全的不利影响,如何为百姓出行铺就安全路?今年,中国气象局联合公安、交通运输三部门进一步优化提升108条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与公安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相关工作方案和技术文件,将完成“摸清底数”“确立标准”两大任务;与公安部联合召开视频培训会议,强化技术指导,推动试点经验和成果全面推广落地。试点以来,交通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大幅提升,因恶劣天气造成的公路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

——供得上。今年夏天我国开启多地“炙烤”模式,防暑降温对能源保供、气象服务需求迫切。中国气象局组建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气象服务专班,加强针对能源高影响时段的预报预警服务,助力群众清凉度夏。在天津,市气象局设立专岗,为电力企业开展“一对一”专项服务;在重庆,“知天·智慧电力气象服务系统”接入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的电力智慧云系统,及时响应发电、输电、用电等实时需求;在四川遂宁,气象部门为电力部门提供任意点未来7天精细到5公里×5公里的预报产品,助力高温期间电力供需平衡。

气象预警时效性和准确性不断提升,气象服务持续拓展应用场景,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气象+”于寻常处融入百姓衣食住行……主题实践活动仍在火热进行,这些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岗位建功行动的生动实践,正转化为趋利避害、润泽民生的实在效益,也必将为赋能气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吴卉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