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体会

深度参与全球治理 推动中国气象方案惠及全球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1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曾沁

党的二十大报告充满中国智慧,体现了斗争与合作的刚柔相济,规划了国际国内双循环内外兼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合作司作为中国气象局在世界气象组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等工作的牵头部门,在气象国际合作的“推拉”与“吐纳”间,为气象高质量发展争取国际空间与资源。

发扬斗争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度参与全球气象治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当今国际形势动荡变革,多边主义遭受逆流,世纪疫情进一步压缩了各国间业务、科技和情感交流的空间。国际气象组织中,欧美发达国家始终主导技术治理,巩固欧美竞争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谋划“气象监测、预报和服务水平全球领先”,这要求气象部门不仅要在业务技术能力上取得主导,还要努力打破标准规则制定等方面的“垄断”。

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提出“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要求我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气象国际治理,国际会议的背后是庞大技术专家群体在各专家组织中专业贡献的综合体现,必须摒弃“首战即决战”思维,必须树立“打赢”持久战定力,从培养国际专家、推荐国际职员、主动策划议题等方面统筹各领域人财物资源,从熟悉国际规则到为国际组织定规则、定方向的决战提供深厚基础。

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提升大国气象向心力与辐射力,推进南南协同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针对这一各国重大利益的汇合点,我们必须做“实”全球业务,擦亮“世界气象中心”品牌,在“定制”和“精细”上下功夫,服务保障“一带一路”;提升风云气象卫星全球服务能力,打造全球/区域灾害的中国“哨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合作,吸引“一带一路”访问学者,把中国方案转化为各国人民的安全感,转化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海外需求能力的提升。我们要敢于亮相,争取各部委、国内外有利资源,推动中国方案在发展中国家舞台与欧美“同台竞技”。

坚持系统观念,善用大统战思维,在开放合作中探索推进气象国际大科技计划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共性技术的全球创新合作,是走好气象高质量发展之路不可偏废的两条腿。

一方面,争取统筹国内国际多方资源,融入国家总体外交大局,推动国际气象科技深度合作。探索牵头国际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谋划与相关国家和国际先进气象机构的务实合作。用好“大统战”思维,通过“大联合”促成“大团结”与“民心相通”,推动孟加拉湾季风区、中南半岛季风区、西风带系统我国上游区的大科学试验及地球系统大科学装置等大工程。另一方面,发挥沿边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发挥港澳气象部门对外交往与国际合作的“气口”作用,以提升区域气象灾害预警预报技术为目标,强化沟通交流,探索“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选择有积极性及地理区位优势的省份,推动面向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区域的国际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建设。

下一步,国际合作司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具体要求,制定《气象国际合作发展行动计划》,夯实气象国际合作发展的技术、人才、资源和机制基础。(作者系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司长)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