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防洪迎“大考”同心显担当
——气象部门全力应对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纪实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2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海河流域经历了一场60年以来最大洪水。

7月29日,一场广泛影响华北平原的特大暴雨拉开帷幕。罕见的暴雨持续数日,海河流域与本次过程降水范围高度重叠,防洪任务艰巨。北三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南运河5大水系共21条河流水位超警戒,6条河流超保证水位,8条河流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30多座水库水位超汛限……8月12日,本次洪水被命名为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流域气象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气象局党组高度关注的重点工作。2022年底,中国气象局党组印发《区域气象中心、流域气象中心和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调整优化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气象业务服务区域协调发展、集约发展。

汛情当前,气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和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各项服务火速有序展开。大灾面前,流域气象工作者展现出的专业与担当,体现出流域中心调整优化改革的显著成效。

全流域“一盘棋”

天津“九河下梢”,水系发达,是海河流域五大河系的入海口。天津市气象台作为海河流域气象中心业务主体单位,担负着流域气象的整体服务工作。

《工作方案》围绕七大江河流域气象保障,要求树立全流域“一盘棋”观念。此次防洪“大考”在天津市气象台流域气象预报室主任陈宏眼中,很好地体现出气象部门下好“一盘棋”的合作无间。

7月29日,大雨在天津落下。与此同时,北京和河北等海河流域上游地区的强降水仍在持续,防汛防洪形势非常严峻。“流域预报需要系统性思维,在看本地降水的同时,还要时刻关注上游来水,盯紧下游变化。”作为流域岗上的值班预报员,陈宏需要关注整个海河流域的降水情况及水情信息。

7月29日下午,中央气象台预报员加强研判,发布暴雨红色预警。杨超 摄影

这一天,值班预报员的电话与信息基本没有断过,中央气象台的指导意见,北京、河北、内蒙古、河南等流域覆盖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部门预报服务的产品支撑,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的实时通气……气象、水文等信息高效传递着,最终汇成一份份至关重要的预报产品,为前线防汛抗洪提供决策支持。

天津市气象局与中央气象台及周边省市气象部门开展加密天气会商。杨莹 摄影

“这次我们加强了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的电话会商,及时通报流域水文气象风险,微信群的指导产品预报范围精确到县,风险防范目标区域更明确,指导更具针对性。”国家气象中心流域水文气象中心主任宋巧云介绍。此外,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等单位,也与国省两级流域气象中心保持密切沟通,提供降水极端实况数据支持。

正是上下游、左右岸的密切配合,国省市县各级的联防联动,使得本次服务保障穿点成线、连接成网。

“有人管,管得住”

与长江“大江大河”的水系结构不同,海河流域的河流大多源短流急,且小流域众多,给气象服务保障带来挑战。

自《工作方案》印发以来,海河流域气象中心成立调整优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流域内小流域联防机制和气象保障主体责任制,将流域分为“9+5+1”小流域分区(即9大河系,5大水库和白洋淀水域),划定责任区。责任落实到人,在此次防洪服务保障中体现出优势。

7月29日至30日,大清河流域日面雨量达到历史最大值,防洪压力巨大。海河流域气象中心针对性制作大清河流域雨情分析和预报产品,每日传至大清河子流域联防微信群,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有力依据。

白洋淀属海河流域大清河南支水系湖泊,地理位置跨越河北、北京、天津三个行政区划。7月29日中午,系统前沿激发对流,北京市房山区气象台副台长马俊岭第一时间与白洋淀流域上游气象部门及海河流域中心大清河联防责任人取得联系。

北京市气象部门加强降雨实况跟踪监测,制作发布预报服务产品。 叶芳璐摄影

“房山位于北京的西南门户,是区域性暴雨进入首都的重要通道。”作为基层预报人员,马俊岭告诉自己必须提高敏感性,提前预判暴雨可能造成的灾害,同时与现场指挥部保持紧密联系。

河北省气象台预报员分析天气形势,研判降雨影响趋势。 马洵 摄影

作为海河干流最终出海口,天津市滨海新区在这次强降水过程中与海河流域气象中心密切联动,定时将海河干流联防群中的天气服务产品转化为决策材料上报区政府,得到区政府的采纳与认可。

“我们把降水实况提供给当地气象部门,他们更好地服务当地政府,也会在联防群里反馈当地实时水位信息,对我们后续滚动预报起到重要作用。”对陈宏来说,这种双赢是很可贵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工作方案》印发以来,基于多模式集成的海河流域定量降水预报产品、基于中尺度模式的极端小时降水预报技术、基于信息熵的海河流域山洪气象风险预警技术应用和增加小流域专项服务产品加工功能的“海澜”平台等多项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降水预报,在防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完善,海河流域在气象业务协同发展、气象服务协同联动、气象科技协同创新、部门合作协同推进等方面不断探索前行。

海河流域的成果,亦是七大流域气象中心调整优化的缩影。未来,气象部门将继续开展协同攻关,切实提升流域上下游、左右岸一体化气象保障能力,更好地发挥气象在全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趋利避害作用。(孟冬梅、狄靖月、张妍、杨莹、叶芳璐、马洵、张艺博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闫鸿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