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试点工作

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工作系列报道②
全链条服务助力黑龙江“十九连丰”
——保障粮食安全高质量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先行试点侧记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8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强国必先强农。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2年,黑龙江省气象局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开展保障粮食安全高质量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全国先行试点工作。一年来,全省各级气象部门以“六有”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为基础,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全链条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保驾护航,助力黑龙江实现“十九连丰”,粮食产量连续13年全国第一。

部门联动 大国粮仓底“气”足

黑龙江省气象部门着力深化合作联动机制,形成《纲要》落实合力。2022年,黑龙江省政府印发《贯彻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方案》,并组织召开全省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推动省气象局与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厅、财政厅、农业农村厅等部门深化合作。

黑龙江省气象局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文,成立全省农业气象服务专家组,专班指导各市县做好粮食生产分区域、分阶段、分灾种的伴随式气象服务,建立完善灾害防范预警联动机制。省气象局还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沈阳农业大学等联合开展水分和土壤等要素综合观测试验研究,深化研学实践,打造现代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凝聚为农服务合力。

在资源共享方面,黑龙江省气象局在20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08个自动土壤水分站的基础上,实时共享北大荒集团16路农业监测视频。省气象局还与省农业技术推广站联合制作发布服务产品,与省水利厅、北大荒集团、植保站等单位共享土壤墒情、农业气象条件、春播进度、秋收进度、灾情及作物长势等信息,为粮食生产全过程提供保障。

黑龙江饶河县气象局在农场搭建移动气象站。曹志锋摄影

创新驱动 智慧气象提升耕种“科技范儿”

黑龙江省气象局立足助力大农业发展,依托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强化多源观测资料应用,将农业、气象指标、实景、经济社会、试验等5类大数据纳入“现代农业+气象大数据支撑平台”,建立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模型,研发大豆低温冷害指标、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技术,完善省市县一体化业务系统和智慧型普惠化气象为农服务平台。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经过业务技术创新,黑龙江省气象局构建了未来10天日照的智能网格预估技术,自主研发了10厘米地温格点预报模型和春耕春播格点适宜度预报技术,同时承担“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子课题“东北玉米水稻低温冷害监测评估及预警预测研究”,开展玉米和水稻发育期的格点化估算和生殖生长期预报技术研究,在机械化大农业气象服务保障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新突破。

黑龙江省气象局结合地域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确定气象灾害风险预估中长期和短期主要灾种,建立综合风险预估矩阵,同时组织专家编写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工作方案和启动标准,全面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优化供给 全链条服务产品成为“硬通货”

实处落子,方可提质增效。2022年,黑龙江省气象局重新划分近30年(1991—2020年)积温带,应用于省内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种植区划,同时组织专家编写了《农业气象服务手册》,为全省新一轮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促进粮食持续增产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保障。

“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决策咨询、农作物产前预测分析、产中监测预报预警、产后收割仓储及黑土地利用保护等5大类49种气象为农服务产品。”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马旭清介绍,这些产品初步实现了分作物、分灾种、分区域的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

2022年,黑龙江全面落实国家“稳粮扩豆”战略任务,大豆播种面积为7397.5万亩,总产量190.7亿斤,均创历史最高纪录,稳居全国第一。在春播期,省气象部门每周制作未来7天逐日大豆农用天气预报,开展全省大豆农业气候区划和灾害区划,发布《大豆气象服务专报》,为全省大豆种植结构调整、实现丰产丰收贡献力量。

冬去春来,收获了“十九连丰”的田野,又迎来新一季的耕耘。黑龙江省气象部门将把推进乡村振兴气象服务能力提升重点任务试点工作同保障粮食安全高质量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先行试点工作相结合,围绕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作物,建设“智能网格+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体系,打造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新模式。

(作者:张晓卿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