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试点工作

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工作系列报道⑩
瞄准国际前沿护航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广东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建设先行试点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9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5月7日,广东多地出现强降雨。从5月10日起,广东北部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连日来,广东降雨接连不断,气象部门精准预报、及时预警,全力做好降雨与强对流天气应对工作。

自2022年成为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建设先行试点以来,广东省气象部门成功应对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三多“龙舟水”、北江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以及近20年来最强5月暴雨等气象灾害,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获40项具体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第二名。

“一直以来,广东省气象部门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创新,强化服务保障,不断提升气象监测预报服务能力,扎实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切实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广东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旭东说。

强化主体责任 凝聚发展共识

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2022年5月6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一行到省气象局调研,充分肯定省气象局为成功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作出的积极贡献,强调要扎实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省气象局迅速制定具体任务实施方案。

随后,广东省政府召开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并于2022年7月出台全国首个由省委、省政府联合出台的《指挥应对重大气象灾害工作机制》。

2022年11月,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颁布《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并将《广东省气象管理规定》(1997年)纳入省人大常委会(2023-2027年)立法规划第二类项目;12月,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19个地级市政府召开气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

自2020年第三轮省部合作开启以来,11个地级市政府与省气象局签署全面推进合作协议(备忘录),召开联席会议;10个市(县)领导撰写气象高质量发展专题署名文章。

加强科研攻关 筑牢科技根基

广东省气象部门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攻坚的组织体系化建设,着力构建核心业务技术体系。

持续优化中国气象局广东快速更新同化数值预报系统(CMA-GD)关键技术,在2022年的极端“龙舟水”暴雨预报中超过欧洲中心模式;中国气象局南海台风数值预报系统(CMA-TRMAS)2022年台风路径和强度(24/48/72小时)预报质量均优于欧洲中心;自主研发的快速同化系统和模式初始场进入试运行评估阶段,基本摆脱对国外技术路径的依赖。

继续补齐智能网格客观预报技术短板,基于“天擎”云原生平台初步建成“广东省多源数据融合分析产品制作系统”,实时生成逐小时1千米网格实况产品,嵌入国家级实况“一张图”;研发0-14天网格温度订正技术,较现有客观产品准确率提升近10%。

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发展多波段雷达的智能协同观测、快速精准的强对流天气自动监测及智能识别技术,雷暴大风智能识别率达90%以上。研发基于近海雷达实时资料的台风自动定位技术,精准度较传统方法提升50%。实现中国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中应用,建立基于卫星架构飞机增雨远程遥控催化作业平台,填补国内空白。

打造湾区特色新型科技创新平台集群,组建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研究院,成功申报中国气象局龙卷风重点开放实验室,持续推进省部级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建设。

以三联促三动 加强防灾减损

广东省气象部门以“党组织联学联建联创,促进业务主动互动联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工作机制为抓手,不断优化“31631”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联合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落实台风、暴雨预警信号及强降水短临预警与省市县镇村五级防御行动挂钩机制。

2022年,省气象局开发了分县精细化定量降水预报制作平台,组织全省各级台站发布“未来1小时降雨量超过50毫米”乡镇预警341次,并第一时间发送至相关一线责任人,为有关部门精准应对强降雨争取了宝贵时间。

省气象局与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建筑工地应对雷雨大风、暴雨等气象灾害防御协同工作机制的通知》,并以佛山为试点构建建筑工地防风避险服务场景,建立以雷雨大风、暴雨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建筑工地自动停工机制。

为更好助力防灾减损,省气象部门拓展气象指数保险工作,不断健全气象灾损转移制度,初步完成了北江洪水巨灾保险模型构建,在中山、揭阳、肇庆等地开展了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业务。

在2022年5月10日至13日暴雨过程中,中山市11个镇受灾农户的农业气象保险理赔结案仅用18小时。2022年全年气象指数保险赔付金额约6.1亿元。

(作者:屈凤秋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