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直属单位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实地调研促提质 用好传家宝 破解疑难题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1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调查什么,研究什么,是做好调查研究首先应回答的问题。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以下简称“数值预报中心”)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下简称“主题教育”),结合中心工作实际,今年4月,确定多个调研选题,调研团队分赴10省(市)气象部门、10余所重点高校和航天八院等系统外战略合作单位开展实地调研,创新思路、“研”出办法,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

“靶向式”调研摸实情

中国气象局印发《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统筹研发工作机制》以来,数值预报中心与相关省份开展协同合作,实现了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MA-MESO)在试点省份的本地化,同时联合攻关了一批关键技术,统筹集约的数值预报研发格局初步建立。

为适应现阶段资源供给和国省统筹研发建设需求,今年以来,调研组通过实地调研、交流座谈、书面调研等多种形式有序开展“靶向式”调研工作。在四川、重庆、江苏等区域模式试点省份,当地研发人员反馈CAM-MESO缺少必要的静态数据集和观测数据集,缺少配套基础技术文档和系统培训等一系列问题。

为解决问题,推进国省统筹新型举国体制有效发挥作用,数值预报中心党委推进数值预报科创平台开发建设,设计了统筹研发与代码版本发布共享流程。依托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工作专班机制,打通了北京、四川、广东等省(直辖市)试点单位的访问通路,并通过接入统一认证服务实现一站式访问,提升了用户体验。根据四川省气象局大运会成都区域模式1公里系统建设需要,数值预报中心紧急向四川省局分发了资料检索程序,提供了技术支持。

“解题式”调研促发展

数值预报是气象预报服务的核心基础,我国数值预报模式还有很多关键技术需要攻克,对此数值预报中心开启了以新型举国体制攻克关键技术的探索,与高校联合,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破解模式发展难题。

调研组走访了国内10余所重点高校,围绕地球系统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机制等方面开展座谈交流。通过调研,发现部分高校尚未形成有组织的地球系统模式研发,科技人才分布广泛但分散,跨领域和学科的地球系统模式科技力量尚未完全形成。通过“把脉问诊”,数值预报中心梳理出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业特长并列出合作意向,利用其优势力量,共同开展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研究,提高我国地球系统模式自主研发水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调研组还发现,国内对于地球系统模式多以应用为主,开发较少;人工智能在地球系统模式中的应用尚未有效开展等。面对这些问题,数值预报中心制定2023年至2035年模式发展路线,确定地球系统模式技术路线;及时梳理地球系统模式技术发展难点、制度建设堵点及人才培养痛点,围绕地球系统模式研发,成立10个创新团队;建立数值预报中心科学委员会专家库,使数值预报领域评价体系更加健全和科学。

在统筹部署下一代模式研发的同时,数值预报中心积极推进现有模式优化。在主汛期到来前完成了12.5公里全球同化预报系统(CMA-GFS V4.0)业务升级,北半球可用预报天数稳定超过8.0天。针对预报员提出的产品时效问题,数值预报中心通过改进业务流程、优化计算效率、提高产品分发效率,使新上线的CMA-GFS V4.0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环节,使预报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作者:沈晓琳 责任编辑:苏杰西)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