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开拓创新。”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以下简称“数值预报中心”)成立两年来,聚焦科技自主可控、体制机制创新、核心技术攻关和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改革发力;心系“国之大者”,对标国际先进,打造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模式品牌,为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加快实现高水平气象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强化国省统筹 构建协同创新发展格局
横向整合、纵向联动,强化国家级研发力量,形成国省统筹研发格局。数值预报中心整合气象部门和国家级科研业务单位数值预报力量,理顺数值预报研发业务链条上下游关系,建立国家级业务科研单位左右岸协同工作机制;广泛开展调研,掌握省级数值预报研发团队现状,强化统筹研发组织管理,联合23个省组建国省统筹专项任务研发组,形成区域模式统一布局、国省联动的研发合力。
科教融合,探索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围绕数值预报核心技术、人工智能等关键问题和技术难题,数值预报中心与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跨学科协同攻关。建立前沿研究、模式开发、业务应用和人才培养“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不断提高我国地球系统模式自主研发水平。
坚持需求导向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聚焦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推进地球系统模式发展。今年,数值预报中心实现中国气象局全球同化预报系统(CMA-GFS)V4.0业务运行,北半球可用预报天数稳定超过8天,卫星资料同化占比达到80%;建立全球四维变分资料同化系统,更新25公里全球集合预报系统,改善全球高分辨率气候系统模式在降水、热带气旋等方面的预报性能;完善地球系统模式关键过程,具备全球高分辨率海洋模式的潮汐分析能力,气候模式预测关键技术取得明显进展;完成1公里1小时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MA-MESO)运行测试评估,开展中国东部区域的循环同化预报试验;建立适用于杭州亚运会的3公里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系统并实时运行。
在服务重大活动保障中,数值预报中心支撑成都大运会和杭州亚运会预报服务,建立逐小时更新的实时业务系统,并完成本地化部署,通过专项服务保障产品显示平台提供CMA(中国气象局)系列模式相关产品50余种;依托全球数值预报,建设海上搜救应急气象保障平台,支撑远洋气象导航服务,在印度洋“鲁蓬远渔028”搜救等重大突发事件服务过程中不断完善应急支撑能力机制。
坚持创新导向,数值预报中心明确现有业务模式和下一代地球系统模式的阶段性任务和发展目标,制定数值模式发展路线图,滚动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逐步增强数值预报全链条自主可控能力。
(作者:唐淼 沈晓林 责任编辑:苏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