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设备 武荣盛 摄影
创新点
● 解决传统灌溉不精准等“痛点”
● 建成全国首个智能气象节水灌溉示范区
● 基于云平台和手机客户端智能推送节水灌溉服务信息
● 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农业气象设备
内容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围绕农业节水增产增效迫切需求,着力解决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灌溉不精准“痛点”,深耕智能气象节水灌溉预报服务核心技术,在兴安盟突泉县建成全国首个智能气象节水灌溉示范区;多维实时监测系统采集不同地块的气象、土壤、作物信息,提供逐小时土壤湿度格点监测预报和未来10天适宜灌溉期和灌溉量建议;研发基于移动互联的智能气象节水灌溉预报服务系统和手机App,足不出户实现智能化高效精准灌溉。
创新效益
该技术与水肥一体化工程相结合,实现玉米“两节、两减、一增”,即亩均节水90立方米、节电120度,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13.8%和19%,同时增产约400斤,减支增收416元,其中气象贡献率达25%。
该技术贯穿玉米从播种到收获全过程,及时准确跟踪干旱发生发展动态,基于作物生长需水规律,给出科学合理灌溉建议。
此项工作写入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一号文件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总体方案,兴安盟委、盟行署将推广智能气象节水灌溉预报服务技术作为年度督办重点任务。
示范推广
突泉县气象局联合县农牧和科技局建立节水灌溉与浅埋滴灌工程结合工作机制,共同打造节水灌溉示范区。新模式在突泉县取得成效后,中国气象局不断加大帮扶工作力度,联合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北方省份旱作农业区推广应用,培训指导农户3000余人,扩大应用覆盖面。(高菲 王祯晗 武荣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