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12日晚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遭受新一轮强降雨袭击,桂北出现暴雨到特大暴雨天气。截至16日7时,累计降水量最大的桂林市永福县罗锦镇达657.4毫米。本轮强降雨共造成18条河流24个站出现超警0.13米至3.17米的洪水;永福县30座水库泄洪。
广西气象部门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拉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警戒线”,为抢险救灾赢得先机。
提前拉响警报 凝聚减灾合力
这是一场被提前“盯梢”的暴雨。
“未来一周广西进入新一轮降雨集中期,13日夜间至15日为暴雨集中时段,桂北强降水重叠,城市内涝、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和湿渍害等气象风险升高。”6月12日,自治区气象局的早间会商拉响了新一轮强降雨防御的警报。
紧接着,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工作提示,要求各地各部门积极应对“龙舟水”,紧盯雨情汛情发展变化,加强联合会商研判;强化气象、水文监测和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严格落实预警和响应联动、直达基层一线的临灾预警“叫应”。
广西气象部门围绕“防抗救”全链条和“三融入”一线气象服务机制,全力开展“11631”递进式精细化气象服务模式,按1周、1天至3天、6小时至12小时、3小时、1小时递进式服务原则开展预报预警,建立起“红色预警双‘叫应’”机制,为防汛救灾打好提前量。
13日,《重大气象快报》发送至自治区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自治区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三级应急响应,自治区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随后,自治区水利厅和自治区气象局继续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自治区应急管理部门及时调运帐篷、折叠床、救生衣、冲锋舟等物资和救援设备;自治区海事部门对辖区内128个渡口采取停渡举措,漓江游览排筏全线封航。
据统计,12日10时至15日10时,全区各级气象部门发布预警短信158条,预警短信接收达1962.55万人次。
“抢跑”出生机 防御关口前移
在本次天气过程的应对中,广西气象部门创新研发的百米级多源融合气象服务产品是精准预报预警和靶向服务的坚实保障,助力了各方的“提前抢跑”。
“根据气象预警信息,西江市场极有可能出现内涝,请各位经营户马上行动、紧急转移。”永福县是本轮强降水的重点防御地区,13日一早,永福县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岁博就挨家挨户通知,迅速组织500户经营户提前有序搬离市场。
同样是13日早晨,柳州市融安县大将镇东潭村党支部副书记覃义收到气象预报预警,随即组织工作人员到村里巡查。在发现208省道东阳屯路段边坡大塌方后,工作人员立即封锁危险区域,设立警示标志。
“曾镇长,芒场镇雨势会继续加大,可能引发洪涝灾害,需要尽快排查低谷地带,组织群众赶紧转移!”14日3时58分,河池市南丹县芒场镇镇长曾科斌接到县气象局电话提醒后,立即组织工作人员连夜赶往地质灾害隐患点,紧急撤离村民13人。
“气象局已多次电话提醒我们,立即通知低洼地区群众撤离。”6月15日2时40分,贺州市钟山县花山瑶族乡乡长杨宇紧急部署。6月14日20时至15日8时,贺州多个乡镇12小时降水量突破建站历史极值,气象部门连夜“叫应”党政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提醒受影响乡镇(街道)共34人次。各级乡镇(街道)立即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组织镇、村干部和消防队员转移安置群众100余人。
(作者:韩嘉乐 蒋熙 钟林祥 卢高伟 毛琪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