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身边故事

洞庭湖畔的坚守——
2024年梅雨季的考验与成长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7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大学时期,我在西北的课堂上学习到江淮梅雨的知识,对它的感知仅限于文字和图像。2023年7月,我自兰州大学硕士毕业来到湖南省岳阳市气象台,投身于洞庭湖区防汛工作,此时才真正领略到“暴力梅”的含义。

  2024年6月16日—7月2日,受梅雨锋系统影响,洞庭湖区域出现持续性强降水过程,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致灾性强,多站24小时降水量超历史极值。面对这样的挑战,我和同事们持续滚动更新预报,通过“631”递进式预报预警服务机制全力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嘟…嘟…”6月21日晚上,报警系统的声音混着窗外电闪雷鸣,如同战鼓般急切地传达一个信息——又有站点降水量突破阈值。声音喧嚣,却并未打乱预报员们冷静有序的工作状态。“岳阳市气象台升级发布红色预警信号”“继续发布红色预警信号”……这样的消息通过“闪信”在各县区防汛责任人手机屏幕上弹出,在各微信服务群内频繁闪现,不断强调着本轮强降水天气的严峻性。

  “我已向各县市区传达了紧急指令,坚决要求乡镇中高风险地质灾害点的人员进行转移!”岳阳市应急管理局的杨兵主任迅速行动,提前通知各县区,坚决实施人员转移避险措施,极大地减少了受灾地区人员伤亡。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已经下了三天大暴雨,后续不一定有那么强的能量和水汽条件支持强降水。但不能掉以轻心,根据形势并结合岳阳地形,要考虑山地抬升和阻挡作用,建议将大暴雨落区往山区调整,范围要更精准。”在准备7月1日晚上加密天气会商的发言材料时,岳阳市气象台台长王威叮嘱我。

  受前期持续降水影响,6月29日至7月1日白天岳阳市湘阴、平江连续三天出现大暴雨,平江出现特大洪涝,湖区处于高水位运行。每一个预报数字都关系到有关部门的决策,暴雨落区定在哪里,防汛行动就会落在哪里,因此我们的预报必须更加精准。

  7月2日凌晨1点,市气象台坐满了人,有人在仔细分析模式与实况差距、及时订正预报,有人在紧盯雷达回波分析降水发展,有人在实时刷新雨量数据并汇报最新雨情,还有人在快速制作滚动气象服务材料……凌晨2点,王威似松了一口气:“850百帕以下均已经转为北风,按照形势雨马上要减小,立刻给平江滚动发布一期天气预报。”

  也正如预报一样,临湘南部、岳阳县东部、平江、汨罗等山区的降水自凌晨3点以后明显减小。

  “虽然降水过程已结束,但接下来的防汛抗洪任务也是重中之重,大家仍要保持警惕。”岳阳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东阳强调。有人觉得,天晴时预报员就可以“放松”了,但洞庭湖区防汛并非如此,没雨时,我们仍需要关注大风形成的浪涌对堤垸的影响,关注高温天气对巡堤人员的影响……洪水不退,我们不退。

  洞庭湖的梅雨季是特殊的,难忘的。这次过程加深了我对洞庭湖梅雨的理解,也收获了更多的成长与经验,更加深刻地明白了气象工作的重要性。(作者系湖南省岳阳市气象局助理工程师)

(作者:谢祥珊 责任编辑:郭曼如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