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以下简称“卫星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和风云卫星服务国际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把风云气象卫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卫星综合应用效益,积极参与国际卫星事务治理,风云气象卫星国际服务效益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参与全球治理,注入中国气象智慧
近年来,卫星中心巩固发展双边多边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国际卫星事务治理,将中国方案融入国际卫星规划设计,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开展全民早期预警等务实工作,赢得多方赞誉。
卫星中心以风云气象卫星作为国际合作交流的主要抓手,与世界气象组织、国际气象卫星协调组织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2023年,卫星中心将风云气象卫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纳入国际气象卫星协调组织未来工作计划,并推动将建立全球气象卫星应用中心写入世界气象组织大会决议。2024年初,卫星中心推动与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续签双边合作协议。牵头实施全球气象卫星支撑发展中国家等多项计划,更好履行地球观测组织职责;大力支持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多国元首和领导人对中国的气象卫星技术和全球服务成果给予赞誉。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席列斯特·绍罗表示,风云气象卫星在全球气象观测系统中作出重要贡献。
强化国际服务能力,扩大国际“朋友圈”
卫星中心稳步优化风云气象卫星布局,完善全球观测体系,国际服务能力持续提高。五年来,成功发射风云三号E星、F星、G星和风云四号B星,形成全球唯一业务化运行的黎明、上午、下午、低轨倾斜轨道卫星组网观测,实现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高时空分辨率动态监测。
风云三号D星监测印度陆表高温监测图
而面对海外数据接收、处理、应用的全链路实际需求,卫星中心向马来西亚、马尔代夫等13个国家气象部门更新CMACast海外接收站;在泰国、巴基斯坦等8个国家开展风云卫星海外直收站建设,并配套提供卫星数据处理及应用软件等。
随着风云气象卫星全球监测产品体系和平台不断完善,服务国家和地区从2019年的105个增加到132个,其中包含96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机制注册用户国家从2019年的26个增加到34个;自2018年9月首次启动应急保障机制起,已响应国际应急服务请求100余次;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日常监测和同化系统中占比达到14%。
在观测及数据分发、应用服务平台的高效支撑下,风云气象卫星国际服务效益也稳步提升。五年来,成功举办三届风云卫星国际用户大会,参与国家及地区、行业代表不断增加,得到与会各方高度认可。来自全球92个国家的1400多名学员接受风云气象卫星相关技术培训。根据2023年对44个国家的调研结果,风云卫星国际服务用户总体满意度达到80%。
未来,风云气象卫星将继续以开放合作的姿态,携手国际社会,为全球气象科技创新和社会福祉贡献中国智慧,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责任编辑:郭曼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