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案例

山西省气象局: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开创人工影响天气创新发展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2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近年来,山西省气象局紧密融入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建立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创新平台,深化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科研技术合作与交流,聚焦人工影响天气核心机理与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突破机载云物理探测装备核心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稳步提升业务发展支撑能力,服务重点领域效益愈发显著,有效助力山西实现“保丰、增绿、减灾”。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发展人工影响天气特色业务

  山西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省委领导出席山西省人工防冰雹工作现场会并作部署,省委强化人工影响天气队伍建设。山西省气象局围绕全力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战略部署,深度参与“一泓清水入黄河”攻坚行动,建立全省统一指挥、统筹布局、协同作业的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作业体系,大力实施“三全两不放”人工增雨作业,形成规范高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多领域、多种类、全方位的人工影响天气新型工作体系。

  在2024年5月山西持续干旱过程中,山西省气象部门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助力全省旱情缓解。在2024年6月森林火情中,为林草部门制定防灭火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助力临汾、晋中、长治和吕梁等地扑灭森林明火。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山西抗干旱助丰收、防冰雹减损失、森林防灭火、大气污染防治等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山西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研发自主可控人工影响天气技术

  山西省气象局联合相关企业自主研发机载大气综合参数采集处理系统、机载水汽密度测量系统、机载近红外偏振激光雷达等,实现机载云物理探测装备自主可控。目前,相关成果已在全国各地飞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得到应用,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同时,山西省气象局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陆性浅对流云宏微观结构的飞机观测研究”和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西省浅对流云宏微观结构特征的飞机观测和模拟研究”等,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开展空地气溶胶—对流云相互作用联合试验,为山西大气污染评估、夏季对流云降雨预报模式的改进以及云水资源开发提供直接的观测证据支持。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华北降水性层状云综合观测与飞机增雨试验研究”,组织开展北京、河北、山西、天津联合飞机探测试验,为研究华北地区降水性层状云系的宏微观结构及降水机制提供数据支撑。

  围绕人工影响天气领域,承担科学技术部、中国气象局、公益性行业专项、山西省科技厅等科研项目15项,发表SCI论文5篇、核心期刊论文10篇,“人工影响天气飞机综合大气参数采集处理系统”成果获中国气象局评价为“良好”等级。

  建立科技创新平台,赋能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

  山西省气象局建成“1+4”的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包括1个人工影响天气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创建作业装备研发、大气探测、粒子采样分析、冰雹微物理结构分析等云降水物理试验平台和创新高地,以及建设国家重大服务人工影响天气保障试验场、汾河流域增雨蓄水示范基地、晋南经济林果防雹试验示范基地和国家级人工增减雨雪试验示范基地等4个人工影响天气基地。

  成立“山西省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创新团队”,聚焦人工影响天气飞机观测、云物理特种观测资料分析、冰雹云宏微观等方面开展研究。

  人工影响天气科技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围绕人工增减雨雪潜力区识别、典型降水性云系概念模型等方面开展空地协同飞机探测试验,发展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多维层状云数值模式,并投入业务试用。提出北方层状云人工增雨概念模型,建立本地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标体系,部署国省一体化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业务平台,有力支撑了七段式实时业务。

(责任编辑:栾菲)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