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小朋友!现在轮到你给我讲讲了!”在气象观测场负责雪深观测仪讲解的华云升达气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张倩倩兴奋地邀请。
“首先得通过传感器去测量超声波脉冲发射和返回的时间,然后计算探头到目标物的距离,就可以监测出雪的深度了。”来自天津的周一鸣同学在听完讲解后自信地表达。
“太厉害了,一点就通!”周围的家长们纷纷点赞。
气象工作人员陈宇前为小朋友们讲解气象知识 黄婧怡 摄影
3月23日,中国气象局世界气象日开放活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中国气象局园区的气象观测场内人潮涌动,学生与家长穿梭于百叶箱之间,近距离感受气象仪器,在探索中解开天气“密码”。其中,便有不少像周一鸣这样的小朋友,带着对自然科学的热情和对气象知识的好奇来到这里。
在日照传感器旁,气象工程师王亚静正在讲解设备原理。一位扎马尾的女孩突然提问:“为什么这个仪器是灰色的?其他的仪器都是白色的?”稚嫩的提问引发笑声,王亚静却认真回答道:“你观察得很细致!因为白色反射阳光,而灰色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对观测数据的影响,因此这个灰色是为了创造更接近自然环境的测量条件。”
观测场内的气象工作人员讲解日照传感器工作原理 黄婧怡 摄影
“妈妈,这个翻斗雨量筒好像饮水机!”北京市翠微小学三年级的李易航趴在玻璃罩上,看内部翻斗像跷跷板般上下翻动。一旁的工作人员刘军华趁机引导:“要是遇到台风天,这个翻斗快得能翻出‘残影’哦!”
当被问到对哪个观测仪器最感兴趣时,初中二年级的陈雨桐眼睛发亮:“闪电定位仪!正好我们物理课在教电磁感应原理,我知道它能通过电磁波定位雷击点,保护我们的安全!"
在现场,不仅孩子们会提出许许多多问题,一些家长也抱有不少好奇心。“环保和气象是一家,了解到这些观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后,不仅可以给孩子科普知识,也能在我的工作中找到一些共通之处。”就职于环保相关单位的刘先生在每一个观测仪器前都认真驻足聆听。
孩子家长向气象工作人员王会敏了解探测仪器精密度 黄婧怡 摄影
“能见度是与颗粒度有关嘛?”“下雪下冰雹怎么测量?”“翻斗式和称重式有什么区别?”“能追踪到闪电的位置嘛?”“冻土是什么样的土?”......观测场内充满着各种充满好奇的提问。
世界气象日开放活动不仅是一场科学启蒙课,更成为孩子与家长对话自然、思考人类与气候关系,携手提升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的特殊契机。
(作者:黄婧怡 责任编辑:郭曼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