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科普研学活动、设立气象科普展、开展气象科普讲解大赛……福建省气象部门在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和科技活动周期间打出科普“组合拳”,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开展特色服务,提升公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
“气象研学拳”将书本上枯燥的气象知识,化作可感、可触的体验。4月27日,福州第一中学87名高二师生走进福清市气象科普园和省气象局,在霍格沃兹墙前揭秘水循环全过程,坐在模拟机舱内体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虚拟演播厅体验气象主播的一天,在气象观测场了解气温、雨量、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监测过程,借助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图,感受预报员把脉“风云”的过程……“研学活动加深了我对气象的认知和理解,领悟到气象知识与日常紧密相连。”福州第一中学学生陈双赢表示受益匪浅。
福州第一中学学生体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飞机 郑彬 摄影
气象科普活动激发公众了解气象、学习防灾减灾知识热情。5月11日,在福州市文化馆前广场气象科普互动扭蛋机和娃娃机前,欢笑声语此起彼伏。小朋友们排起长队,积极参与气象科普知识互动问答游戏,了解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公众体验天通卫星电话、商超预警屏等最新气象预警设备。气象灾害相关防御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和图解直观呈现;“福气家族”文创科普产品则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福”文化与观云测雨、护佑安澜的气象工作巧妙融合,吸引公众驻足观看。这场将气象知识、气象元素融入游戏和文创产品中呈现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广受好评。
5月20日,福建省气象科普讲解大赛现场。姚梦圆 摄影
气象竞赛引导广大科研业务骨干深度参与气象科普创作,也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气象科学传播。5月20日,来自全省气象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高校的36名选手参加了省气象科普讲解大赛。61.6万名网友通过福建气象、直播海峡、福建知天气等微博、微信、抖音平台,收看大赛直播。选手们通过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案例和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将天气现象、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气象科技成果等气象知识转化为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内容,为公众奉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气象科普盛宴。
此外,全省各级气象部门根据本地防灾减灾特色开展科普活动。厦门市气象局以“对话苍穹”为主题,联动社会媒体,开展丰富多样的防御知识科普宣传活动。晋江市气象局与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携手共建工业园区智慧气象防灾体系,推动气象服务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南平市浦城县面向县委、县政府领导以及防汛责任人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培训,提升基层干部应对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漳州市长泰气象科技工作者走进企业、学校开展讲座,针对企业、校园需求,结合当地气候和暴雨、台风等气象灾害影响情况,讲解相关气象灾害防御知识。
(作者:郑彬 责任编辑: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