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数值预报之巅攀登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1996-12-12
分享到:0

  1995年11月23日,上海市委党校第二十三届局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参观上海气象科学研究所数值室时,科研人员根据学员“明天天气怎样?”的询问,熟练地按了几下计算机键钮,几秒钟后,计算机屏幕上立即显示出明天上海气温、降水、风速、风向等数值天气预报情况。“真神!没想到气象现代化如此先进。”来自各行各业的领导们赞叹不已。

  数值天气预报是通过描述大气运动及其状态的数学方程,利用计算机来求解大气未来变化所作出的天气预报。而利用天气图来预报天气已有100多年历史,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值天气预报代替天气预报是一种必然规律。

  上海市气象局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地开展了业务数值预报的研究。该局1958年就进行了短期图解法业务数值预报研究工作,1964年正式开始数值预报业务试验研究。70年代,上海数值业务预报研究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上海市气象局在我国气象系统率先购置了国产第二代计算机,用于数值业务预报研究,为数值天气预报业务运行奠定了物质基础。70年代初期,他们研制了准地转四层位涡守恒模式,通过计算机求得300、500、700和1000百帕位势高度形势预报图;70年代中期,他们用三层初始方程模式建立了我国最早的数值预报业务流程——业务数值天气预报自动化系统,并于1975年9月正式投入业务应用,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A”模式被移植到国家气象中心,并向全国气象部门发送由此模式计算获得的数值预报图,供各地天气预报员应用。与此同时,上海科研人员还与南京大学气象系合作开展了台风路径数值预报方法研究,研制成了我国最早的台风路径预报模式,并投入业务运行,为增强上海的台风预报能力发挥了较好作用。

  80年代,数值天气预报方法作为我国天气预报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同时,上海市气象部门在中国气象局规划下,从美国引进VAX—11/780计算机,社会环境和计算机运算能力都给上海数值预报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经过数值预报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以五层原始方程模式为核心的新一代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在1988年上海区域气象中心成立前夕研制完成,并投入业务运行,成为上海区域气象中心向华东气象部门提供的一类业务指导产品,给我国第一个成立的区域气象中心献上了一份厚礼。

  进入90年代,一批富有朝气的新生力量充实到了数值预报研究队伍之中,他们在局领导的悉心指导下,紧紧抓住“八五”科技攻关的机遇,积极开展攻关研究,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东海区域台风路径数值预报业务系统》、《东海台风增强预报系统》和《新一代有限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等成果相继被推出,组成了上海区域气象中心业务数值预报系统。预报内容有台风路径、登陆点、登陆时间、降水落区、降水量,同时还有高、低空形势和华东地区高温、冷空气活动和降水过程预报能力,可自动作出间隔6小时的华东六省一市25个主要城市的气象要素预报,供华东地区气象部门调阅。1995年底,该系统通过了由中国气象局天气司和国家气象中心联合组织的验收,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来源于1996年12月12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陆亚龙 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