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上海市区暴雨多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1996-07-25
分享到:0

  年梅雨期间,上海暴雨频繁,每次暴雨量总是市区多于郊区。6月24—25日是入梅后的第一场暴雨,市区龙华达125毫米,南市、静安、杨浦等区也都超过100毫米,而周围郊区奉贤、南汇、青浦、崇明等地却在85毫米以下。7月5日和7月10日的两次暴雨也是类似情况。

  从上述3次暴雨量分布情况看,都是市区雨量多。这是降雨规律,还是偶然巧合?

  为此,笔者查阅了去年上海梅雨期间的降雨情况,发现暴雨量的分布同今年如出一辙。

  这充分说明并非巧合,而已成为规律。

  那么,上海市区为什么多暴雨呢?

  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城市的“热岛效应”加剧了暴雨强烈程度。市区建筑物多,加上工厂燃煤、汽车尾气、空调等散发的热量,形成了市区温度比周围郊区高的“热岛”现象。“热岛”中的空气温度高,比周围相对冷的空气轻,这就会产生浮力而向上,周围冷的空气,就会往下沉,这样就形成了一侧为上升气流,一侧是下沉气流的热对流,在底层,空气从郊区向市区流动,在高空,空气从市区向郊区流动。当城市上游有降雨云团移来时,一接近市区就会由于热对流的作用使云团加剧发展,对暴雨产生“诱导增幅”作用。因此,云团在郊区时下小雨,移到市区便会下中雨;在郊区下中雨,到市区便会下暴雨;在郊区下暴雨,到市区便会下大暴雨。第二,城市人造屏障对空气产生阻滞和机械抬升作用,促使暴雨增多。市区高耸的建筑物很多,从郊区往市区看,重重叠叠的高楼大厦组成了庞大的人造屏障。当空气从郊区流向市区时,这些人造屏障就阻挡了空气流动,源源不断流来的空气除在高楼与高楼之间的空隙地带能够流走以外,大部分被阻挡在市区边缘。这些被阻滞的空气入地无门,只能沿着人造屏障向高空上升,这就产生了空气上升运动。同热对流一样,空气的上升运动助长了降雨云团进一步发展,导致降雨增强。城市人造屏障的另一个作用是阻滞了与云团同时存在的静止锋的移动,延长了静止锋在市区的停留时间,使静止锋降雨云团有更多的时间把雨降在市区,这也是造成市区雨量多的一个条件。

  所以,减轻城市暴雨灾害,不仅要考虑增强下水道排水系统的能力,而且在城市设计中要考虑对削弱“热岛效应”强度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效果才会更加显著。 (来源于1996年7月25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陆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