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贬圣婴:历来与生态经济相关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1998-01-12
分享到:0

  期人们对厄尔尼诺现象的肤浅认识是“友好”的。对于1891年秘鲁沿岸出现的暖洋流,1925年意大利人斯科特先生回忆当时在秘鲁目睹的情况:“首先是沙漠变成了绿洲。土壤被倾盆大雨浸泡着,在几周内整个国家覆盖着丰盛的牧草,羊群成倍地自然增长,棉花能生长在其它年份不长植物的地方。”当时人们把这样的年份称作“丰年”,尽管他们也看到了众多的鸟类和海洋生物都暂时消失了的现象。不难看出,秘鲁渔民给这种暖洋流冠以吉祥的“圣婴”美名,既与这种现象出现在圣诞节前后有关,也与当时人们看到陆地上的“丰年”景象有着一定联系吧。

  西班牙人罗伯特·墨菲研究了1925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他指出,由于暖洋流的影响,导致浮游生物的消失,鱼也随之减少,又使得鸟类死亡或迁徙。秘鲁人还观测到了很强的降水,1925年3月,秘鲁的特鲁希略的降雨量达394.4毫米(其中有一次连续3天的降雨量超过了200毫米),而前5年的降雨量总共只有17.9毫米。

  人们开始意识到厄尔尼诺现象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了。问题出在厄尔尼诺发生期间,冷而营养丰富的深层海水“上翻”不到表层来,涌升流来自相对浅的深度。暖而养料贫乏的水的表层厚度增加,正常的食物链遭到了破坏,使得海洋生物繁殖减少。例如秘鲁鳀鱼(即沙丁鱼)喜欢呆在16℃到18℃的相对冷的水中。因此,在中等强度厄尔尼诺期间,一部分鳀鱼还能幸免于难。但在强厄尔尼诺期间,比如1982年至1983年,冷水区全都消失,造成鳀鱼大量死亡。1983年秘鲁沿海鳀鱼捕获量比早先10年的1%还要少。其它的海洋动物也难逃劫难。经过1982年至1983年厄尔尼诺的“清洗”,到1983年中期海洋状况恢复正常时,当年25%的成年海豹和海狮以及全部幼崽丧失。

  此外,厄尔尼诺事件期间,海鸟没有鱼吃而死亡或迁徙,南美沿岸国家又因此失去了宝贵的鸟粪肥料,使当地农业生产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对于本世纪以来非常强的1982年至1983年厄尔尼诺事件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1983年8月2日《纽约时报》和1983年8月17日《洛杉矶时报》刊出了估计资料。秘鲁是那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受害最严重的国家。在1982年厄尔尼诺发生以前,秘鲁供应的鱼粉占世界的38%,这是用作动物饲料的。仅仅两年中,秘鲁的捕鱼量从1030万吨锐减到180万吨。在美国,作为鱼粉的代用品黄豆价格超过了1982年的3倍,饲料价格的高涨反过来又使鸡的零售价猛增。这两家报纸还提到了赤道西太平洋地区经济遭到影响的情况:菲律宾干旱使1983年椰子价值大幅度上涨,这又增加了制造肥皂和清洁剂的成本。

  那么,对厄尔尼诺应该如何评价呢?高级工程师翟盘茂比较谨慎地说,厄尔尼诺的影响是弊大于利。以亚太地区为例,在1871年至1990年间发生的26次厄尔尼诺事件中,有22次厄尔尼诺期间印度降水偏少或干旱,其中最严重的几次干旱都发生在有厄尔尼诺的年份。在1991年至1992年、1993年、1994年至1995年三次厄尔尼诺事件期间,澳大利亚东部发生了近60多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持续时间长达4年之久。厄尔尼诺引起的干旱,使得这些地区粮食减产,经济作物遭受严重损失。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徐良炎也给记者列举了部分厄尔尼诺年的灾害情况。1976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使美国东部大约2/3的地区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最冷的冬天,造成能源、交通方面的经济损失达200亿美元。199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使日本经历了几十年来少有的冷夏,水稻生产遭受巨大损失。

  去年8月26日至28日,世界气象组织主持召开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会议,防止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严重损失是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调查报告指出,1982年至198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30亿美元。

  以热带东太平洋地区洪水泛滥和热带西太平洋地区荒芜干旱为主要气候特征的厄尔尼诺现象,与这些地区的生态经济灾难相联系,甚至对世界经济都会产生程度不等的影响。看来早期赋予的带有“吉祥”意思的“圣婴”名字,经过百年的认识,应该说,它的“贬意”成份就更多一些了。

  关于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高级工程师徐良炎给记者列举了几个数字。1969年、1972年、1976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东北地区均出现了严重低温冷害,共减产150亿公斤粮食。1991年厄尔尼诺期间,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受灾人口在1亿以上,受灾农作物面积高达2亿多亩,直接经济损失700多亿元。 (来源于1998年1月12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汪勤模)